放大圖片
——加密被盜刷 銀行可免責
一位自稱銀行內部人士的網友近日在專業理財論壇上發帖爆料,指內地信用卡不設密碼其實更安全,引發「密碼疑雲」。目前,內地大多銀行的信用卡章程都規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所為,故此,若設了密碼的信用卡被盜刷,持卡人將承擔大部分甚至全部責任,而未設密碼的用戶則根據相關規定進行賠償。有專家認為,外國信用卡均無密碼僅憑持卡人簽名即可進行交易,但這慣例的前提是有一整套成熟的法律體系和信用體系。但在內地現有信用環境下,信用卡用戶設置密碼仍相對較穩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古寧
上述網友爆料稱,因信用卡丟失被盜刷,憑密碼消費的,法院傾向於判決持卡人負全責。而憑簽名消費的,法院會以持卡人沒有保管好信用卡存在過錯為由,判決持卡人承擔10%—50%的損失,餘下損失由商家承擔,具體視商家過錯內容而定。而如果出現簽名與信用卡不符或刷卡人和持卡人性別不符等,商家的過錯將越多,持卡人承擔的損失也將越少。
漏洞難堵 維權路艱
此言一出,引來網友熱烈討論。有網友指,自己的信用卡從未離身卻被人盜刷好幾萬,儘管有證據證明盜刷事實,但相關銀行信用卡中心給出調查結果卻是,憑密碼消費的交易,銀行概不負責。也有網友發難,在外國被盜刷很容易就可以申請拒付,但是在內地基本很難申請拒付成功。
針對網友的眾多疑慮,穗多家銀行信用卡中心相關人士向記者解釋,設置密碼意味著自設屏障,被盜刷後銀行無法識別信用卡被盜刷還是道德風險,即使被盜刷也被認定為個人保護密碼不當,責任為持卡人承擔。
有知情人士也指,大部分銀行的信用卡在沒有設置過密碼的情況下,銀行可向保險公司索賠。如果信用卡設置了密碼,保險公司則不會賠償。同時,信用卡密碼也有多種,每家銀行對密碼的定義也有所不同。記者也注意到,內地大多銀行的信用卡章程中也都規定,凡使用密碼進行的交易,均視為持卡人本人所為。
「失卡保障」限簽名消費
目前,內地不少銀行推出了信用卡「失卡保障」服務,但也僅限於無密碼的簽名消費,憑密碼消費、網絡交易、電話轉賬等,均不在「失卡保障」的範圍之內。各銀行「失卡保障」服務存在不同的實施細則,在保障的生效時間、生效條件和賠付金額上均有不同。多數銀行提供的「失卡保障」限額為5,000元至15,000元不等,保障時間則為報失前48小時,只有少數中小銀行的保障時間延長至72小時。
有專家指,在盜刷事件中,銀行和商戶確實都有責任,但持卡人沒有保管好自己的卡,以致被他人盜取或遺失,也是要負一定的責任的。因此,就算判決是商家或是銀行的主要責任,持卡人也不能把全部損失都拿回來。從理論上講,如果信用卡被盜刷後簽名不符,持卡人可以申請拒付。但是目前在內地銀行業的整體服務水平下,持卡人舉證和獲得保障存在諸多困難,拒付並不容易。「相對來說,在內地設置密碼更能夠有效避免盜刷,降低盜刷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