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大豆產業的問題所在與出路在哪?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的江連洲教授(見圖)對此有深入的研究。
江連洲說,中國大豆產業陷於窘境,主要是外國大豆湧入造成的。那麼,為何外國大豆會蜂擁而上呢?一是剛性需求增加,隨著中國經濟增長與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需要更多的食用油與大豆蛋白。而中國大豆自產只佔20%左右,缺口只能由進口大豆來補充。二是由於國家強調糧食安全,一些產糧大省為保糧食增產,進行種植結構調整,而大豆單產較小麥、玉米、水稻低,就間接出現了「壓豆」現象,導致大豆種面積植逐年萎縮。三是2001年中國於加入WTO後,把大豆作為一種最放開的農作物,實行零配額零關稅政策,大門打開,國外大豆從而大量湧入。
國家需出台相關扶持政策
江連洲教授說,儘管中國大豆還存在一些問題,如單產較低,企業規模不大等。但是中國大豆的現狀也是不正常的。他認為,大豆產業的興亡,事關中國近1,000萬豆農及數百萬大豆油脂加工企業員工的就業問題,關係非轉基因大豆品牌保護和國家食品安全問題。所以,一定要抓住機會,積極化解中國大豆的危機。
為此江連洲認為,國家要制定大豆產業中長期發展戰略,建設現代化的大豆產業體系,逐步實現差異化發展戰略,使中國大豆產業真正走上市場經濟的發展之路。一要完善大豆補貼政策,激發農民種豆積極性。實行長期的大豆保護價收購政策,避免豆農利益受到損害。對民族加工企業實行動態的價格補貼政策,保護中國民族大豆加工企業的利益。
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
二是實施非轉基因大豆差異化戰略。建議在黑龍江省建立非轉基因大豆保護區。建立一道防範轉基因大豆衝擊的「防火牆」。建議國家在每年新豆上市期間,通過檢測等非關稅壁壘措施,適度調控大豆進口數量和節奏,給國產大豆銷售和加工創造有利空間。建立非轉基因大豆產品獨立的定價體系。逐步實施差異化價格戰略,把握非轉基因大豆產品的定價權、話語權。
三是設立專項基金,以科研增強大豆產業發展後勁。使大豆產業在種植、加工、市場、貿易等環節上形成合力,構建強有力的大豆產業鏈,與國際壟斷糧商進行公平競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