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吳敬璉指,政府過於干預市場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未達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古寧 廣州報道)中央正式提出市場經濟改革迄今已20年,但著名經濟學家、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吳敬璉25日表示,人們忘卻了1992年中共十四大已明確的市場經濟改革目標。由於政府過於干預市場,使得市場在發揮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由此引發的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他相信今年中共十八大後,會出現一個全面促進改革的新形勢。
吳敬璉在中山大學舉行的首屆「嶺南論壇」表示,20世紀最後20年,中國市場的改革取得了重大成就,市場經濟的框架也建立起來,這個變化奠定了中國經濟崛起的制度基礎。「在這個過程中,政府也有很大的作用,在市場還很不成熟的情況下,政府動員資源及協調的功能發揮了作用。」但他話鋒一轉,指在上個世紀末期建立起來的市場經濟體制,還是很不完善的,離1992年中共十四次黨代會設定的改革目標,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有相當大的距離。
官員缺乏改革動力
「儘管在2003年的十六屆三中全會對市場經濟體制進行了完善,但執行得並不好。」吳敬璉認為,造成這個結果有一個很明顯的原因,就是改革進入了深水期,涉及政府官員的權力和利益。而上個世紀改革很成功,經濟高速增長導致政府官員缺乏壓力和動力,於是改革就放慢了。
吳敬璉稱,政府干預市場使得市場在發揮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受到限制的情況沒有改善,甚至出現了惡化的跡象,這就造成經濟增長方式轉變轉不過來。「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早在1995年就寫進了的第九個『五年計劃』中,直到現在的『十二五』規劃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仍是主線,連續了這麼多個『五年計劃』都執行得不好。」他指出,政府對市場過於干預,對於價格的管控,形成龐大的尋租市場,甚至造成腐敗的蔓延,造成社會問題變成政治問題,「最近幾年,經濟、社會矛盾幾乎到了臨界點,到處出問題」。
社會矛盾加速改革
吳敬璉表示,這種矛盾的激化,有可能形成新的改革共識,推動中國改革的前進。而且「十二五」規劃也提出要全面的推進改革,要更加重視頂層設計、整體規劃。這也就意味著在「十二五」的執行過程中,特別是今年開始黨政領導換屆後,有可能出現一個全面促進改革的新形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