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出生性別比首現3連降,由2009年119.45,降到2010年的117.94,再到2011年的117.78。圖為相親會。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國家人口計生委日前透露,內地出生人口性別比(出生男嬰數與女嬰數的比值)持續偏高30餘年來,首次出現「三連降」,由2009年119.45,降到2010年的117.94,再到2011年的117.78。「三連降」雖顯示出內地為遏出生人口性別比例失衡而展開的措施已取得成效,但目前「兩非」(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墮胎)仍導致內地男性盈餘超過10%。預計到2020年,婚齡男性人數將比女性多出2400萬,屆時將有上千萬「剩男」面臨「娶妻難」。
根據自然規律,每出生100個女孩,相應出生103—107個男孩。由於男孩的夭折率比女孩高,到婚育年齡,男女數量趨於均等。然而,隨著B超設備普及,內地出生人口性別比開始持續偏高,在2008年達到峰值120.56。近3年來,呈現出下降趨勢,但以2011年的117.78來看,仍高出警戒線10多個百分點,意味著相對於女性,男性盈餘超過10%。
打擊「兩非」路漫漫
國家人口計生委宣教司司長張建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指出,「出生人口性別比長期持續偏高,不獨是嚴峻的人口問題,更是重大的社會問題。」近年來,中央把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列為新時期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五大任務之一,並陸續出台一系列查處「兩非」的法律法規,嚴禁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鑒定和選擇性人工終止妊娠行為,同時,處方管理終止妊娠藥品等。
張建認為,「三連降」說明打擊「兩非」行為、關愛女孩行動等綜合治理措施取得一定成效,但內地出生人口性別比仍在高位徘徊,要遏制失衡趨勢,短期內須依靠國家干預。但是,除了查處「兩非」行為這一「治標」之策,更要「治本」——營造有利於女性健康成長的政策環境,推進兩性的公正、平衡發展,提升女性的社會地位。
女性權益待提高
有專家指出,出生性別比偏高問題,實質上是女性發展權益問題。目前,內地女性除教育程度增長的幅度基本與男性持平外,其它指標都明顯落後。女性雖然廣泛參與社會勞動,但職業聲望和收入不高。
官方認為,從源頭上預防「兩非」行為,應改善女孩生存和發展環境。在全國開展的關愛女孩行動,則是通過建立行為約束機制、利益導向機制,制定有利於女孩成長及其家庭發展的社會經濟政策和社會保障制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