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一夜 億萬觀眾享受體育魅力
在中國由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過程中,在「唯金牌論」思想逐漸被淡化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舉辦職業聯賽,對於提升中國體育的影響力有決定性意義。
3月30日晚,北京城一東一西的兩場職業體育賽事,成為中國體壇的焦點。西邊的萬事達中心(京奧場館─五棵松體育館),北京男籃在18000名球迷的見證下歷史性奪得了中國男籃職業聯賽(CBA)總冠軍;東邊的工人體育場,北京國安在約5萬名球迷的助威聲中拿下了中超(中國足協超級聯賽)京津「打吡」。
體育比賽已成城市盛事
賽前,到底是向西去支持北京金隅籃球隊,還是向東去助威北京國安足球隊,成為京城球迷幸福的煩惱;而比賽門票的一票難求也體現出兩大聯賽的火熱程度。賽中,無論萬事達中心還是工體,籃球迷穿著統一的白色T恤衫,足球迷穿著整齊的綠衣,營造出的主場氛圍讓人們彷彿置身於美職籃NBA或者歐洲足球五大聯賽。這已不僅僅是傳統意義上的體育比賽,而是一座城市的文化盛事。
北京一夜,無論是數以萬計的現場球迷,還是收看現場直播的億萬觀眾,都會享受到體育文化的無窮魅力。這是任何事前編排好的文藝演出或是荷里活「大片」所無法比擬的。
也正因如此,人們對CBA和中超等職業聯賽給予了更多的期待。新中國體育職業聯賽的發展歷程並不平坦。本賽季CBA和中超聯賽的火熱,是在不斷吸取教訓中才剛開始走成熟。儘管職業聯賽的管理和規範取得了一些成效,但體制性機制性障礙依舊顯而易見。比如,聯賽尚未實現真正的市場化,這導致聯賽管理和運作方面有些跟不上形勢,這對職業聯賽的品牌建設、市場培育和開發都會產生影響。
體制 機制障礙顯而易見
以CBA為例,從北京對山西的準決賽開始,籃協的管理漏洞就逐漸顯露:賽時運行有待加強、處罰標準輕重不一、缺乏相應的聽證救濟手段,而關於總決賽最有價值球員MVP該不該給外援馬貝利的爭論,更是將他們推向風口浪尖。
再看中超,雖然足協已經走上了管辦分離的改革道路,但究竟效果如何,還有待檢驗。就在剛剛結束的亞足聯會議中,足協還成為了「反面典型」—在參加亞冠的26個會員協會中,有25個協會的職業聯賽准入標準和監管辦法都得到了通過,唯獨中國足協的職業聯賽准入標準未獲得通過。這也從一個側面說明,中超距離真正的職業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可否認,中國職業體育正迎來自己的春天,中國的體育市場潛力也正通過CBA和中超得到進一步顯現。如何揚長避短,充分利用各種資源辦好職業聯賽,讓「北京一夜」更多地出現,還需要相關部門和有識之士共同的努力。 ■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