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姬歷史性躋身國會,她領導的民盟更全取44個議席,這個選舉結果,除了反映緬甸民主化過程不可逆轉,也象徵緬甸不同力量向和解前進了一大步,意義重大而深遠。
緬甸軍政府長期執政,被西方視為獨裁統治,長期以制裁對付。美國為了「重返亞太」,拉攏緬甸進入美國勢力圈,以撤銷制裁利誘。軍政府自此推出連串改革:短短一年內釋放數以百計政治犯、與種族叛亂分子和談、放寬傳媒監管、容許工會出現,開放程度之快之大令外界咋舌。
姑勿論背後動機,這些舉措反映了緬甸執政當局願意聆聽人民意願、尊重不同聲音、順應民主化潮流、提高選舉民主成分的進步思想。政府向昂山釋出善意,並信守承諾讓選舉順利進行,雖然仍有指出現舞弊,但隨著昂山和民盟強勢當選,歐盟和美國等國際社會將相向而動,進一步向緬甸政府伸出橄欖枝。
補選順利還有助緬甸改善國家形象,提升國際地位。緬甸將於2014年成為東盟輪任主席國,隨著東盟成員國相繼民主化,緬甸急起直追,除了有助與國際社會融合,對其他國家也有利,不少論者所謂「緬甸加速民主化意味與中國『漸行漸遠』,不利中國」的言論,更是謬以千里。事實上,去年美國國務卿希拉里訪問緬甸,中國外交部便表示「中方願意看到緬甸與西方加強接觸、改善關係」。昂山素姬本人也向北京做出友善表態。
對昂山而言,不少支持者期待只要她當選,緬甸將脫胎換骨,貧困問題會很快解決,對她寄予厚望。不過,一個國家的福祉遠非取決於一兩個政治人物,是次選舉表現出的政治和解,其意義遠勝於結果本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