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1956年4月,羅高壽(右)以蘇聯專家身份來到北京,在中國國務院擔任翻譯工作。左為周恩來總理。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劉坤領 北京報道)俄羅斯著名外交家、漢學家、俄聯邦前駐華大使伊戈爾.阿列克謝耶維奇.羅加喬夫(中文名羅高壽)4月7日在莫斯科逝世,享年80歲。中國前駐俄大使張德廣、劉古昌昨日接受本報專訪,高度評價羅高壽對推動中俄友好和建立戰略協作伙伴關係所做的不懈努力。羅高壽在俄聯邦委員會所代表的阿穆爾州州長科熱米亞科在唁電中說,羅高壽作為俄羅斯與中國的橋樑,成就輝煌顯著。中俄均對其逝世表示悲痛和哀悼。
羅高壽1932年3月1日出生於莫斯科,父親阿列克謝.彼得羅維奇.羅加喬夫是蘇聯最負盛名的漢學家和外交家之一,「羅高壽」是父親為他所起的中文名。他出生不久即隨父母在中國哈爾濱等地居住,長大後繼承父親衣缽,從事外交工作和中國問題研究。
繼承父親 鍾情漢學擅長外交
在外交領域,羅高壽堪稱「多朝中國通」。他1958年進入蘇聯外交部並在蘇聯駐華大使館工作。1969年中蘇關係最低潮時,羅高壽出任蘇聯駐華大使館參贊,至1972年。1986年出任蘇聯外交部副部長,1992年由俄羅斯首任總統鮑里斯.葉利欽任命為駐華大使,駐華13年。
羅高壽在中國享有極高的聲譽。「在中國,有誰會不認識羅高壽呢」,這是時任中國外長的李肇星在他卸任回俄時的感歎。羅高壽對中國的感情亦令人動容,他曾在卸任後直言,「我幾乎每一天都在想念在中國度過的日子,想念中國的朋友們」。就在他辭世前10天,還通過書面回覆中國媒體的訪問說:「經驗告訴我們,目前世界上發生的格局變化和各種危機,將只能使我們兩國的關係更為緊密。」
中國外交界:貢獻永留史冊
「我一直把他當做兄長看待」,前外交部副部長、2003至2009年中國駐俄大使劉古昌動情地告訴記者,「對於他的逝世,我非常難過,這是中俄關係的一個重大損失,他為中俄關係所做的貢獻將永遠留在史冊,他的奮鬥精神和智慧會永遠激勵我們。」劉古昌已第一時間向俄羅斯外交部發去唁電。
劉古昌深情地回憶說,「《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的產生,源於我與羅高壽最初的私下交換意見。為提升中俄關係新水平,消除雙方深入發展存在的擔心,中俄之間需要這樣一個具有法律效力的基礎文件,在中俄元首的直接領導下,經兩位大使的努力,最終在國家層面得以實現。」
「可以說近十幾年來,中俄幾乎所有大型合作項目都與羅高壽的名字有密切關係」,劉古昌不無遺憾地說。
前外交部副部長、2001年至2003年中國駐俄大使張德廣亦回憶起與羅高壽的交往點滴。「羅高壽將一生都獻給了中俄關係,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可靠的朋友。不論中俄關係處於什麼水平,他都堅持不懈」。
「我們失去了一位朋友。今天外交界的朋友們談起來都非常悲痛。羅高壽為人謙和,我們永遠不會忘記他,以及他對中俄關係的發展起了獨特的作用。」張德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