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沉沒一刻,剛好是大眾傳媒普及、越洋通訊技術誕生之初,因此雖然郵輪在大西洋中央出事,但消息在短時間內已傳到紐約。這宗悲劇證明無線電對全球新聞業的重要性,而當年傳媒為獨家猛料不惜一切明查暗訪,揭開更多不為人知的細節。
有傳媒研究學者認為,鐵達尼的報道建立「全速前進、總動員式」新聞經營手法,成為日後同類災難新聞的處理模式。
《紐時》臨時換頭版大膽報道
那些年,當光纖寬頻、微博twitter仍未問世,傳媒要搜集遠方資料,主要是靠電報和無線電。1912年4月15日午夜,鐵達尼發出「CQD」摩斯求救訊號,經其他船隻轉到陸上。遠在紐約的美聯社及《紐約時報》總部接報後立即出動,聯絡沿海接收站,致電船主,並發電報到倫敦拿取乘客名單,以取得更多資訊。
《紐時》總編輯安達即時決定更換頭版。由於訊息延誤,郵輪命運未卜,不少報社為慎重起見,都只敢說「鐵達尼並無大礙」,惟安達大膽以「新郵輪鐵達尼撞冰山,船頭午夜沉沒,女乘客登上救生艇,最後無線電時間12:27,內容含糊」作頭條(下圖),使《紐約時報》事後在美國報界聲名大噪。
追訪無線電員
揭船長見死不救
有份協助救援的「卡帕西亞」號郵輪,事發後只願公布獲救乘客名單,拒絕回應其他問題,但《紐時》卻私下與無線電接收站達成協議,讓訊號員登岸後接受獨家訪問。
鍥而不捨的追訪,揭發不少駭人事實。事發當晚,另一艘「加州人」號郵輪曾因冰山警告,停泊於鐵達尼10哩以外,但船長見死不救,不單關閉無線電,更蒙頭大睡,令人心寒。■綜合外電消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