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制驗樓計劃今年第二季全面推行,法例規定30年樓齡大廈,每10年強制驗樓;10年樓齡以上則每5年驗窗,否則負刑責。不過一項調查顯示,70%受訪業主從未聽過有關計劃,46%業主認為政府宣傳不足,超過一半業主更相信,執行計劃時,會因資訊不足,資金短缺,在籌備驗樓驗窗的行動時感困難。
因應本港過去多次發生樓宇失修導致鋁窗飛脫、塌簷篷甚至塌樓事故,政府修例以免慘劇重演,原意良好,然而「強制」並不意味「保證執行」,特別是上情不能下達,相關資訊未能令大部分業主知曉,不但增添了不必要的民怨,而且令政策難以推行。政府應將強制驗樓驗窗計劃當作推行一系列改善本港樓宇問題的契機,包括協助業主組成法團,促成業主主動檢視樓宇的習慣,確立積極維修樓宇的觀念,爭取公眾認同和配合,本港的樓宇管理問題將可加快改善。
強制驗樓驗窗的確可預防樓宇失修所引起的意外,為大廈檢驗維修是業主應有之責,但是維修是專門學問,許多業主只是門外漢,對維修一竅不通,既不懂查找承辦商檢查樓宇,也不懂維修技術,有些資金短缺的業主,對於如何申請款項驗樓驗窗更感徬徨無助。面對高深的法律條文,業主也未必懂得如何掌握強制驗樓驗窗的法例要求,大感疑惑。此外,部分樓宇因種種原因未能成立法團,無人管理,誰去統籌遵守法例又引申出另外的問題。
當局表示,會「積極透過公眾教育及宣傳,建議業主跟從有關最佳做法」,而政府也為有關政策提供支援,包括為首次強制驗樓人士提供資助、提供技術諮詢服務和法律轉介服務等。可是,這些相關資訊和支援,從最新的調查來看,明顯未能有效落到大部分業主手上,所謂「適切支援」和「積極的公眾教育和宣傳」的說法,和現實有不少落差。
政府作為政策推動者和執法者外,也要照顧業主面對新政策時所產生的憂慮和恐懼。政府宣傳不足,不能有效把政策的良好理念告知公眾,結果再好的政策,往往在執行時引起民意反彈和非議,推行時未能全民同心,這種狀況應該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