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的形象宣傳片在紐約亮相。 資料圖片
今天的中國能坐擁全球最多外匯儲備,成為世界第二大對外貿易國、全球第二大經濟體。毋庸置疑,作為發展中國家的中國,30多年來的發展速度和規模,都讓世界感到驚嘆。20年前,西方學者提出「華盛頓共識」;現今,西方開始有人提出基於中國發展模式而總結出的「北京共識」。中國經濟的崛起令西方世界需要進一步分析中國發展的原因和挑戰;另一方面,「中國模式」也有助中國對外提升影響力,對內加深國民的自我凝聚感和認同感。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
作者簡介 莊達成 通識教育科專業發展學會會長。匯知中學通識教育科科主任,曾任教高補通識教育科,現任教新高中通識教育科。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通識教育科課程發展與教學文學碩士。編著《如何做好通識教育科獨立專題探究》一書。
現代中國+全球化
1. 細閱以下取材自本地各大報刊的綜合文章:
經歷改革開放超過30年,中國經濟高速發展,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少學者視之為「中國模式」,以民本、民生、民需為依歸,以科學發展為核心的發展道路和模式;並認為在西方發展模式以外,「中國模式」也值得其他發展中國家學習。
但在內地城巿化的過程中,也產生不少問題,出現一些負面的社會事件:溫州動車事故、非法製售地溝油行為和小悅悅事件等。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各種民生問題也日益突顯,如社會分配不公平,城鄉差距拉大,民眾在教育、醫療、住房和就業等方面的生計壓力過大,弱勢群體生活艱難等。因此有輿論認為,中國在現代化的過程中,必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中國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重點,會帶來甚麼正面影響?解釋你的答案。
b. 你認為理想的「中國模式」應具備哪些特色?試加以討論。
現代中國+全球化+能源科技與環境
2. 以下內容取材自本地各大報刊,請先細閱,然後回答問題:
日本因地震而致的核洩漏事故,促使世界很多國家作出更深層次的思考: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各國需要一個怎樣的國家能源政策,才能平衡能源需求和環境保護?
工業國德國率先宣布將於2022年全面停用核電;瑞士也宣布會在2034年停用核電。相反,經濟高速發展的中國對能源的需求很大,核電被視為有助減排的重要清潔能源,發展核電仍是中國能源必須走的道路。
根據哥本哈根會議的減排目標,中國必須兌現到2020年,每單位GDP(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強度減少40%至45%的承諾,非石化能源所佔比重在未來10年也要達到15%。中國「十二五規劃」中環境保護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也要顯著減少。有能源專家分析說,中國要實現這些目標,無碳排放、電源穩定的清潔能源核電將繼續佔有無可比擬的地位。
想一想:
a. 參考以上資料,中國在能源政策方面需要克服甚麼困難,以減少其對核能發電的依賴?解釋你的答案。
b. 你對國際間「減排目標」的前景感到悲觀或樂觀?試加以討論。
現代中國+全球化
3.細閱以下兩則資料,然後回答問題:
資料A:2011年各國國際形象排名
國家 正面評價 負面評價
德國 62% 15%
英國 58% 17%
日本 57% 18%
法國 52% 19%
巴西 49% 20%
美國 49% 31%
中國 44% 38%
南非 42% 27%
印度 42% 29%
韓國 36% 32%
俄羅斯 34% 38%
巴基斯坦 17% 56%
朝鮮 16% 55%
伊朗 16% 59%
資料B:中國向世界軟銷國家形象
2011年1月,美國紐約廣場上播放一條中國國家形象片。這條短片的長度為30秒,連播20多天,共8,000多次。片中共匯集50名來自中國金融界、科技界、體育界、思想界和企業界的世界級精英,向世界解讀中國當代的精神形象。
有人認為,這是中國的一次重大公關行動,中國政府用一種在國際舞台上抒寫軟實力的方式,借助短片中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各界名人展示國家形象。但有輿論認為短片未能達到成效,上鏡的大部分人都是有成就的名人,並不能代表廣大的中國老百姓。而且部分片中的名人不夠「有名」,許多美國人都不認識,這些都令宣傳效果大打折扣。
事實顯示,世人對中國的印象也有所改善和認識,尤其在非洲,中國對該區的影響力加深且與日俱增;相反,在韓國、日本和印度等亞洲鄰邦,礙於競爭、領土糾紛和「朝鮮問題」等,中國的形象明顯傾向負面。另外,近年中國經常發生食品衛生安全事件,如三聚氰胺毒奶粉、假紅酒及染色蘑菇等,盜版問題仍猖獗,引致國際對中國國家形象的評分不高。
想一想:
a. 描述和解釋資料A顯示2011年各國國際形象排名的一些趨勢。
b. 「隨著中國對世界影響力的與日俱增,國際間對中國的形象自然會逐漸傾向正面。」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現代中國+全球化
4. 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中國人民主認知調查結果
你是否同意以下說法? 同意 不同意 說不清
1. 「民主是好東西」 87.2% 4.9% 7.8%
2. 「民主是大趨勢」 77.2% 12% 10.8%
3. 「民主制度可以有不同的模式」 77.3% 10.6% 12.1%
4. 「激進式的民主推進方式不利於國家發展」 45.9% 26.9% 27.2%
5. 中國根據自己的國情,是否有可能建設自己的民主模式?
完全可能 有可能 沒有可能 說不清
9.6% 55.2% 20.1% 15.1%
6. 中國這些年民主建設基本態勢是甚麼?
逐漸進步 原地踏步 說不清 在後退
60.1% 18.9% 11.4% 9.6%
資料來源:環球輿情調查中心
資料B:溫家寶總理訪問摘錄
《華盛頓郵報》記者:1年前,我的一個記者同事曾經向您問到一個關於在中國進行直選的問題。當時您表示這個進程應該是循序漸進的,首先中國老百姓應該證明他們有能力來管好一個村的事務,然後他們逐漸可以管好一個鄉、一個縣的事務。今年,在世界許多國家,老百姓都將會通過直接選舉選出自己的領導人,人們不禁要問,甚麼時候中國老百姓才能夠通過這種競爭性、直接性的選舉選出他們的領導人呢?
溫家寶:是的。我曾經不僅一次地提出過,要堅定不移地實行村民自治,並且保護村民直選的合法權利。現在農村村委會許多實踐證明,農民通過直選村委會是成功的。他們不僅有高度的熱情,而且按照村民自治法制定嚴格的選舉辦法。我至今還是這樣認為,群眾能夠管好一個村,就能夠管好一個鄉的事情;能夠管好一個鄉,就能夠管好一個縣的事情。我們應該按照這條道路鼓勵群眾大膽實踐,並且在實踐中使他們受到鍛煉。我相信,中國的民主制度會依照中國的國情循序漸進地得到發展。這也是任何力量所阻擋不住的。
資料來源:2012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溫家寶答中外記者問 (節錄)
想一想:
a.參考資料A,提出一些可能成立的原因以解釋中國人對民主的看法。
b.「為符合現有的國情,中國在發展民主的過程中,應優先考慮讓地方直選出地方領導人而非中央直選出國家領導人。」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總|結|
席捲全球的歐債危機雖然對中國出口帶來沉重的打擊,但是因為「中國模式」的特殊之處,中國經濟已率先復甦,許多已發展國家、發展中國家更將她們經濟復甦的希望寄托於中國。這些冀望都給「中國模式」提供進入世界關注視野的背景和契機。然而,「中國模式」是一個複雜的工程。多年的經驗證明,改革如果不徹底,在推進至某個階段的時候,往往會形成新的既得利益集團,甚至產生種種弊端,包括腐敗、社會分配不均及重發展輕環保等,嚴重影響國家形象。民主的根本意義,就是人民當家做主。發展具中國特色的民主政治,或許不僅能造福中國人民,也將是對全人類民主理論和實踐的重要貢獻。
延伸閱讀:
1. 《分析: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易說難做》,BBC中文網 http://www.bbc.co.uk/zhongwen/trad/indepth/2010/03/100302_urban_rural_wealth_gap_analysis.shtml
2. 《小悅悅事件引發全民反思 人心如何不冷漠》,中國經濟網(來源:中國青年報) http://big5.ce.cn/xwzx/shgj/gdxw/201110/22/t20111022_22780229.shtml
3. 《輻射小知識-中國未來核能發展》,香港天文台網頁 http://www.hko.gov.hk/radiation/tidbit/200912/future_uc.htm
4. 《中國國家形象宣傳片 奧巴馬懂的》,人民網,2011-01-19 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3767570.html
5. 《6成內地人贊同 依國情推民主》,《香港文匯報》,2011-12-02 http://paper.wenweipo.com/2011/12/02/CH1112020008.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