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4月18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神州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史海風雲:蔡元培對魯迅「沒世不渝的友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4-1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魯迅(左)與蔡元培(右)陪同訪華的蕭伯納(中)。網上圖片

 以魯迅的性格,很不易與人相處,所以他的真心朋友並不多。在魯迅一生的朋友當中,許壽裳算是一個知己。1912年通過許壽裳推薦,魯迅結識了同鄉蔡元培。民國初年魯迅在教育部的職務是蔡元培任命的,在北京大學的講席也是蔡元培聘用的。魯迅在教育部當了14年科長,後來南下教書,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還是處不好人事關係,跟林語堂、顧頡剛鬧得不歡而散,於是帶著許廣平到上海,生計成了問題,他當時給江紹原的一封信中說:「然則不得已,只好弄弄文學書,待收得版稅時,本也緩不濟急,不過除此以外,另外也沒有好辦法。現在是專要人性命的時候,倘想平平穩穩地吃一口飯,真是困難極了。我想用用功,而終於不能,忙得很,而這忙是於自己沒有益處的。」這時,又是蔡元培向魯迅伸出了救援之手。

蔡公為周家三兄弟安排工作

 郭沫若曾說:「影響到魯迅生活頗深的人應該推數蔡元培吧?這位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的文化教育界貢獻相當大,而他對於魯迅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於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病歿,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蔡元培當北大校長,與他在教育部一樣,對浙系人才大力扶持和倚重,先是聘周作人為文科教授,又向魯迅下了聘書:「敬聘周樹人先生為本校講師。」魯迅又靠著蔡元培,把老三周建人安排到了商務印書館。

魯迅自言與蔡公道不相同

 時過境遷,魯迅與蔡元培在思想上已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據《時為公務員的魯迅》一書,1926年,蔡元培當了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後,倡導「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與胡適主張趨同,魯迅在《無花的薔薇》中點名批評這位「孑公」,並在給江紹原的信中說:「其實,我和此公,氣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後,他所賞識者,袁希濤、蔣維喬輩,則十六年之頃,其所賞識者,也就可以類推了。」這樣的微詞和怨言,與事實不符。

 1927年10月,蔡元培任國民黨新政府的大學院(後改為教育部)院長,準備為魯迅安排一個「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職位,聽說此事後,魯迅先是致信江紹原:「季弗有信來,先以奉聞。我想此事與兄相宜,因為與人鬥爭之事較少,但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耳。」

 (許壽裳字季弗,號上遂,紹興趙家阪人。傳記作家、教育家。早年就讀紹郡中西學堂和杭州求是書院。1902年以浙江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與魯迅認識,成為終身摯友,1937年與周作人共同編撰《魯迅年譜》。歷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都華西大學、西北聯大等校教授。1946年任教台灣大學,常批評國民黨所主導的教育改革。1948年2月18 日,許壽裳於台大宿舍被害身亡。)(四之一) ■摘自:《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相關新聞
新娘婚紗520米長 新浪抱不動 (2012-04-18) (圖)
怪趣:男友無房4年女友移情房東 (2012-04-18) (圖)
溫暖人間:百歲木匠製數千板凳贈鄰里 (2012-04-18) (圖)
貓頭鷹孵蛋 屋主外遊免擾 (2012-04-18) (圖)
山崖藏懸棺 或為道士羽化處 (2012-04-18) (圖)
歷史上的今天:亞非會議在萬隆召開 (2012-04-18) (圖)
竹條故宮 (2012-04-18) (圖)
史海風雲:蔡元培對魯迅「沒世不渝的友誼」 (2012-04-18) (圖)
18歲心態 魔鬼般身材 六旬潮太鋼管起舞 (2012-04-17) (圖)
怪趣:江西 高速路搭廚房 荒唐「牛人」被查 (2012-04-17)
風物誌:江蘇 450歲古牡丹愛「吃葷」鮮魚肉育肥 (2012-04-17) (圖)
台灣 八旬嫗奮戰英文 會5種語言 (2012-04-17) (圖)
歷史上的今天:郎平獲女排最佳教練稱號 (2012-04-17) (圖)
史海風雲:裁縫每日趕工 新旗袍只擺不穿 (2012-04-17)
七旬相機迷自製百台「中國阿爾帕」 (2012-04-16) (圖)
一大把年紀 仍和兒童搶糖吃 (2012-04-16)
歷史上的今天:鄧公會見基本法草委 (2012-04-16) (圖)
溫暖人間.河南:身淌「熊貓血」電工12年隨叫即捐 (2012-04-16)
風物誌.合肥:歷16代李鴻章子孫逾7000 (2012-04-16)
怪趣.安徽:大力賊夜偷萬斤水泥 (2012-04-16)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神州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