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魯迅(左)與蔡元培(右)陪同訪華的蕭伯納(中)。網上圖片
以魯迅的性格,很不易與人相處,所以他的真心朋友並不多。在魯迅一生的朋友當中,許壽裳算是一個知己。1912年通過許壽裳推薦,魯迅結識了同鄉蔡元培。民國初年魯迅在教育部的職務是蔡元培任命的,在北京大學的講席也是蔡元培聘用的。魯迅在教育部當了14年科長,後來南下教書,在廈門大學和廣州中山大學,還是處不好人事關係,跟林語堂、顧頡剛鬧得不歡而散,於是帶著許廣平到上海,生計成了問題,他當時給江紹原的一封信中說:「然則不得已,只好弄弄文學書,待收得版稅時,本也緩不濟急,不過除此以外,另外也沒有好辦法。現在是專要人性命的時候,倘想平平穩穩地吃一口飯,真是困難極了。我想用用功,而終於不能,忙得很,而這忙是於自己沒有益處的。」這時,又是蔡元培向魯迅伸出了救援之手。
蔡公為周家三兄弟安排工作
郭沫若曾說:「影響到魯迅生活頗深的人應該推數蔡元培吧?這位有名的自由主義者,對於中國的文化教育界貢獻相當大,而他對於魯迅始終是刮目相看的。魯迅進教育部乃至進入北京教育界都是由於蔡元培的援引。一直到魯迅的病歿,蔡元培是盡了沒世不渝的友誼。」蔡元培當北大校長,與他在教育部一樣,對浙系人才大力扶持和倚重,先是聘周作人為文科教授,又向魯迅下了聘書:「敬聘周樹人先生為本校講師。」魯迅又靠著蔡元培,把老三周建人安排到了商務印書館。
魯迅自言與蔡公道不相同
時過境遷,魯迅與蔡元培在思想上已是「兩股道上跑的車」。據《時為公務員的魯迅》一書,1926年,蔡元培當了國民黨中央監察委員後,倡導「潛心研究與冷眼觀察」,與胡適主張趨同,魯迅在《無花的薔薇》中點名批評這位「孑公」,並在給江紹原的信中說:「其實,我和此公,氣味不相投者也。民元之後,他所賞識者,袁希濤、蔣維喬輩,則十六年之頃,其所賞識者,也就可以類推了。」這樣的微詞和怨言,與事實不符。
1927年10月,蔡元培任國民黨新政府的大學院(後改為教育部)院長,準備為魯迅安排一個「大學院特約撰述員」的職位,聽說此事後,魯迅先是致信江紹原:「季弗有信來,先以奉聞。我想此事與兄相宜,因為與人鬥爭之事較少,但不知薪水可真拿得到否耳。」
(許壽裳字季弗,號上遂,紹興趙家阪人。傳記作家、教育家。早年就讀紹郡中西學堂和杭州求是書院。1902年以浙江官費派往日本留學,入東京弘文學院補習日語,與魯迅認識,成為終身摯友,1937年與周作人共同編撰《魯迅年譜》。歷任北京大學、北京高等師範學校、成都華西大學、西北聯大等校教授。1946年任教台灣大學,常批評國民黨所主導的教育改革。1948年2月18 日,許壽裳於台大宿舍被害身亡。)(四之一) ■摘自:《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