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蔡元培與魯迅。 網上圖片
——蔡元培對魯迅「沒世不渝的友誼」
又十天之後,確實的消息還沒有盼來,魯迅致信江紹原說:「季弗所談事迄今無後文,但即有後文,我亦不想去吃,我對於該方面的感覺,只覺得氣悶之至不可耐。」這段話恐怕是言不由衷,故作清高之態。
多日無消息 魯斥蔡「無聊」
又七天之後,致信章廷謙云:「季弗本雲南京將聘紹原,而迄今無續來消息,豈蔡公此說所以敷衍季弗者歟,但其實即來聘,亦無聊。」對蔡元培的人格表示懷疑,而且指斥蔡公「無聊」。
此事又拖了一個月,在致章廷謙的又一封信中,發洩了對蔡元培的不滿:「太史之類,不過傀儡,其實是不在話下的,他們的話聽了與否,不成問題,我以為該太史在中國無可為。」蔡元培在清末曾做過翰林,所以稱「太史」。
到了12月,魯迅直接向蔡公寫信,他借為昔日的學生荊有麟寫推薦信的機會,巧妙地表達了自己葵藿向陽之意。終於,12月8日,聘書來了。
魯不用上班 可拿300圓乾薪
到頭來還是由擔任國民政府大學院院長的蔡元培,於1927年12月主動給魯迅送來一個不用上班就可以拿到300圓乾薪的特大飯碗:中華民國大學院特約著述員(又稱特約著述員)。
蔡元培曾在他的《我在教育界的經驗》中說過:「大學院時代,設特約著述員,聘國內在學術上有貢獻而不兼有給職者,聽其自由著作,每月酌送補助費。吳稚暉、李石曾、周豫才諸君皆受聘。」(收在《自傳之一章》書中)
這個「特約著述員」,在商務版的《第二次中國教育年鑒》中,有它的自1927年12月起至1948年1月止的20多年中共有124人的名單,稱作「專門人員」中的「特約編輯」。其第一批是五個人,即吳稚暉、李石曾、馬夷初、周豫才、江紹原。
現在的《魯迅書信集》中,也有三封信談到此事,不過稱作「特約撰述員」罷了:(1)昨由大學院函聘為特約撰述員,已應之矣。(1927年12月19日致邵文熔信)
(2)紹原經濟情形,殊可慮。但前兩星期(即18日,實際上只隔9天。因為18日是星期天,25日又是星期天,信是26日寫的,所以這裡是倒數上去的第二個星期天之意),有一個聽差(我想是蔡「公」家的人)送大學院的聘書到我這裡來,也有紹原的一份,但寫明是由胡適之轉的。問他何時送去,他說已送去過了,胡博士說本人不在滬不收。我本想中途截取轉寄,但又以為不好,終止了。後來打聽季弗,他說大約已經寄杭了,星期二(十九)付郵的。莫非還未到麼?倘到,則其中有一筆錢,可以過年。(1927年12月26日致章廷謙信)
(3)被裁之事,先已得教部通知。蔡先生如是為之設法,實深感激。惟數年以來,絕無成績,所輯書籍,迄未印行,近方圖自印《嵇康集》,清本略就,而又突陷兵火之內,存佚蓋不可知。教部付之淘汰之列,固非不當,受命之日,沒齒無怨。現北新書局尚能付少許版稅,足以維持,希釋念為幸。(1932年3月2日致許壽裳書)(四之二)
■摘自:《魯迅時代何以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