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瑞麟不留任 偕妻牛津進修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0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瑞麟表示,離任後將會偕太太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神學。 香港文匯報記者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換屆在即,香港巿民都關心現屆政府10多位司局長的去留。政務司司長林瑞麟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披露自己在做完現屆任期後,不會留任新一屆政府,並會偕太太到英國牛津大學修讀神學1年。他說,自己在特首選舉前已表明去意,又笑言做人要「知所進退」,且自己很早之前已有進修神學的決定,希望在離任後可以揭開自己人生的新一頁,但他亦不排除日後繼續為香港、為國家服務。

 林瑞麟昨晨接受電台節目訪問,被問及會否留任時突然透露,自己會於今屆特區政府的任期結束後,和太太去外國一年:「我已經申請了去牛津大學讀神學一個文憑課程1年。而在過去這幾天,他們(牛津大學)亦通知了我,我的申請被接受了。」

接入學通知 CY恭喜

 他坦言,自己和太太在過去的「十年八載」,一直懷著這個心願,故自己在很早時候已經決定,在做完第三屆政府後就「踏出這一步」,故「北京有關負責人」於今年3月25日特首選舉前向他探聽其去留的意向時,自己亦已表示在做完餘下任期就會展開自己的「更新年」,並已知會現屆特首曾蔭權及候任特首梁振英,自己已接獲牛津大學的入學通知書,梁振英也有恭喜他。

適時離開展人生新頁

 林瑞麟續說,自己一直明白,政治生涯有一定時限,做人應該知所進退,要懂得選擇適合時間離開,「不要由時局去代你選擇何時離開」,尤其自己負責政治工作已經13年半,「是合適時間去揭開人生新的一頁」,坦言公共政策可以為香港巿民處理「今生的事」,而信仰講求「永恆」,可以道出做人需要解決的問題,兩件事層次不同,既然自己已經做了不少政府公務,現時是時候好好學習神學,更深入了解自己的信仰,踏出人生一大步。

 他笑言:「我做公務已經做了30幾年了,可以和太太再一次去牛津,好像1979年我剛剛出道的時候去牛津一樣,當時心情很輕快亦都好安樂,對將來有點新的期望。」

 被問及他會否因民望長期處於低位而難過,林瑞麟說:「只要是服務心愛的社會,為社會和巿民爭取到進步,能夠向公眾、向自己交代就可以了。」

 他坦言,做政治官員要面對立法會內外不同勢力,包括反對勢力長期抹黑,難度甚高,但他一心為香港做到順利回歸、打好基礎去推動普選民主發展和令經濟有新空間,故無論有多困難,過去10多年來仍沿此方向一路走過。

 林瑞麟並列舉了自己和政府內的同事攜手達致的成績,包括爭取到普選時間表、局部的路線圖,為香港2012年的選舉方案爭取到進度,有新的模式一人兩票;令香港和台灣的關係漸上軌道,促進和改善CEPA、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各項措施,例如離岸人民幣服務,及廣東省與香港的框架協議等,以至花園街大火的跟進工作、關愛基金部分項目恆常化,照顧「N無」人士等一般民生事務。

寄語同袍堅定為民

 他坦言,這些事全部都是對香港好和相當重要的,自己能做到這些公務,可謂「今生無悔」,又寄語同袍說,擔任公務,無論當什麼職位,最重要是有一個清晰的心智,無論時局有多困難,都要把持得定,繼續按原則和按香港社會本身最大利益出發:「在香港做公務工作,不單要問心無愧,更要堅定地走好道路;香港的公務工作難度很高,要爭取立法會支持,要努力不懈。」

 林瑞麟在離開直播室,被問到修畢神學後會否重返政壇官場時,林瑞麟不排除日後為香港、國家做事的可能。

 政務司司長辦公室發言人昨日補充,林瑞麟在離任後會於牛津大學的Wycliffe Hall(威克里夫學院)修讀一年期的神學文憑,而他早於特首選舉前,即今年3月前已經申請有關學位。

相關新聞
前海優惠港商 領導人訪港公布 (圖)
打造國際濱海城市中心 (圖)
遊艇自駕遊短期難成事 (圖)
梁振英:開發新土地 解決「住屋難」 (圖)
推動地區行政 拓門戶經濟 (圖)
聽取民意:街坊盼搞「夜市」醫「五臟廟」 (圖)
改善民生立會最關鍵 (圖)
林瑞麟不留任 偕妻牛津進修 (圖)
CY讚出色公僕貢獻大
政黨讚守原則 平和對指責 (圖)
林瑞麟簡歷
時速170公里狂飆 只為趕去食涼粉 (圖)
晨運爭位積怨 老伯製武器「報仇」 (圖)
4童黨連環搶手機 IVE仔反抗挨打 (圖)
10吋長鉗打荷包 3內地文雀落網
警搜樓上吧掃毒 34未成年人帶署 (圖)
壽司學徒勇救跳海婦 (圖)
印傭假日做扒手 專打同鄉荷包 (圖)
自稱「人力」成員 青年涉襲警
縱論香港:反拉布反流會 確保架構重組如期完成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