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負責研究的Haude(左)表示,新療法安全及有效,右為王國耀。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心臟病是香港第二號殺手,最年輕冠心病患者是一名不煙不酒的28歲青年。全港每年進行約萬宗俗稱「通波仔」手術,在血管內植入支架。最新的醫學研究證實,結合現存兩種支架的雙療法支架,能有效減低心臟病患者術後復發及血栓形成的風險。雙療法支架的復發率僅5.2%,較傳統支架療法低逾半,收費約2萬元,與現行療法相若,最快今年第三季推出市場,香港是亞太區首批推出的地區。
心臟病的種類繁多,冠心病是致死主因,香港每日平均有12人因冠心病而死。冠心病是指環繞心臟的血管因脂肪和膽固醇積聚而變得狹窄,甚至閉塞,令患者血液流動不良,引致心臟缺氧。香港心臟專科學院院長王國耀指出,近年冠心病有年輕化趨勢,最年輕的患者僅28歲,患者無吸煙或飲酒。
現行藥物塗層支架佔60%
俗稱「通波仔」的冠狀動脈介入手術,免除開胸手術的風險,每年約有1萬宗「通波仔」手術。手術需在血管植入支架,支架則分為裸金屬、藥物塗層、生物工程支架,當中以藥物塗層支架最普遍,約佔60%。
然而,3種支架均有弊處。植入裸金屬支架會導致血管內壁輕微受損,在自我修補過程中會令血管內膜增生,令血管再收窄,患者需再進行手術,復發率約為25%。藥物塗層支架塗有藥物,可抑制血管內膜增生,令復發率降至約10%,但患者須長期服用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為期最少1年,以降低血栓形成,一旦停藥,約40%患者會於30日內因血栓而死;惟長期服藥令患者不能進行其他手術,包括拔牙。此外,突然病發入院的患者因病歷不詳,亦不宜用有藥性的支架。生物工程支架雖然可加快血管自然痊癒,減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將服藥時間大減至1個月,但因為無藥性,復發率約為25%。
歐洲香港大馬率先應用
早前3名德國醫生及團隊研究將藥物塗層、生物工程支架合而為一,取兩者的好處。團隊邀請來自17個地區,包括香港、澳洲和巴西等地183人參與,當中31人來自瑪麗醫院。德國魯卡斯醫院主任醫學博士Michael Haude是其中一位負責醫生,他指出,研究證實雙療法支架不但安全,更結合兩種支架的好處。血管造影顯示雙療法支架復發率僅5.2%,也較藥物塗層支架,血管收窄減少約10%。
Haude表示,患者用藥時間料可減至少於6個月,相信新療法可取代現有療法。新療法的價錢與藥物塗層支架相若,約為2萬元,預期今年第三季於歐洲、香港及馬來西亞推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