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總統大選最終由左翼社會黨的奧朗德勝出,多少與他的競選口號「現在就改變」有關。歐元區勒緊褲頭過日子,民怨沸騰,「緊縮」二字已淪為禁忌,政客若想贏得支持,只能封口轉移視線。不過要選出更切合的替代詞談何容易,慷慨激昂的口號一旦欲轉化成實際行動,將是舉步維艱,「反緊縮」可能只是空中樓閣。
歐債危機爆發以來,歐元區17國中已有8國經濟陷衰退,區內失業率更飆升至10.9%新高。德國總理默克爾苦口婆心,敦促希臘新任領導堅守現行緊縮措施,努力履行先前達成的協議,勿半途而廢;她又態度強硬稱,法國對歐盟已敲定的緊縮政策,休想討價還價。
說到底,默克爾無非想保住兩個「盟友」。違約刀刃架頸,希臘若不欲斷援金財路,便得緊遵協定,於6月制訂出額外115億歐元(約1,159億港元)的削支計劃,否則便會在今秋再嘗違約危機滋味,「債途」坎坷。
另一方面,如果奧朗德政府大破慳囊,透過投資基建、支持小型企業來帶動國家經濟,最終導致支出失控,借貸成本隨之升高,淪落至與「歐豬國」一般田地,屆時即使再重返緊縮、伸手求援,也是「回頭已是百年身」。 ■孫志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