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中國「史上最嚴」的房地產調控已持續兩年,此前從佛山到成都,再從蕪湖到上海,每一次的地方鬆綁都難逃失敗的命運,顯示中央調控從嚴的決心,但屢禁不止的地方「起義」背後,是被土地收入所綁架的地方財政。不過有分析認為,下半年樓市調控在地方或悄悄鬆綁。
地方仍依賴土地財政
中國房產信息集團發佈報告稱,造成地方政府始終對房地產調控存有牴觸心理的原因主要來自於兩方面。一是房地產行業在經濟中仍佔有重要地位。房地產業與20多個產業有直接關係,共涉及上下游50多個產同行業。在房地產銷售低迷、開發投資持續低位的背景下,以上絕大多數關聯產業都會受到牽連影響。二是地方政府土地財政格局未變。由於房地產市場的持續低迷,地方財政收入正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其主要體現在商品住宅交易環節稅費減少以及土地出讓金收入明顯萎縮兩方面。
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首席經濟師祝寶良也向本報指出,在房價持續上漲時期,地方政府獲得了巨額的土地出讓收益,許多地方的土地財政收入佔地方財政的一半以上,有的地方更佔80%以上。如今房地產調控進入深化期,土地出讓價格和出讓量都在下降,而房價的下降,讓許多背負巨額債務的地方政府有陷入「破產」的可能。
地方政府長期依賴的重要財政來源—土地出讓金急劇縮水。財政部在三月的全國兩會上提交的報告顯示,扣除徵地拆遷補償等成本性支出後,去年地方土地淨收入僅為9,536.27億元,比2010年減少了6,178.07億元。預計2012年淨收入約為7,595億元,比2011年進一步縮減。
非核心城市或出現「暗鬆」
受到房地產調控的影響,今年一季度各地土地出讓金繼續減少,以上海為例,一季度上海的土地出讓金同比猛降80%。各地財政收入增速亦明顯下滑,一季度僅有四個中西部省份增速上升,北京、上海、廣東增速均低於10%,其中北京最低僅1.6%。
對於未來樓市調控,中國房產信息集團報告分析認為,今年房地產行業政策面總體比去年寬鬆,上半年中央政府在博弈中將處優勢地位,隨著地方政府在政策執行面將趨於寬鬆,特別是二、三線非核心城市,更有可能出現政策面的「暗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