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海無捱:通識科學習「八達通」之三—「通」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0]     我要評論

 到達「目的地」之後,是否表示我們已經對「目的地」有充分了解呢?當然不是。大家都明白,把所蒐集得的資料整理妥當,並不代表我們對有關事件或問題有正確理解。要充分掌握通識科,除了要「八」、要「達」,還必須要「通」!

 要在通識科學習方面「通」,首要的是思考。同學聽罷,可能對這說法不屑一顧:「我們不是每天都在思考嗎?難道我們都是植物人?」對!我們每天都思考,但不會全是促進學習的思考。要作促進學習的思考,首先需要懂得發問。

自我提問 檢視成效

 在學習的過程中,同學要透過向自己提問,檢視自己的學習狀況和成效,並作出相應的行動。以下是一些自我提問的例子:

 還需要蒐集其他資料嗎?

 需要蒐集哪方面的資料?

 資料的來源可靠嗎?

 我能說出有關資料的重點嗎?

 我採用甚麼觀點來了解這些資料?

 我還可以採用甚麼其他觀點來了解這些資料?

 結論是甚麼?

 這結論合理嗎?

 這結論跟自己、香港社會、國家、以至世界有甚麼關係?

 就著不同的課題或事件,同學更可提出其他與之相關的提問。以「少女為滿足男朋友的要求而穿舌環」為例,同學可以向自己提問:

 穿舌環會帶來甚麼後果(生理上、外觀上、人際關係上……)?

 少女這樣做反映著怎麼樣的價值取向?

 這樣做是否真的能夠滿足男朋友的要求?

 男朋友的這種要求反映了甚麼?

 男朋友還可能有甚麼其他的要求?

 事件反映著怎麼樣的兩性關係?

彼此互問 豐富認知

 當然,也可以向其他同學作相若的提問。透過彼此的提問,可豐富和更正自己對有關課題或事件的認知;更可增進批判性思考,甚至強化自己的溝通和與他人協作的能力和技巧。當然,最終的結果是對有關課題有更透徹的了解和掌握。

 同學在提問和跟進行動的時候,往往會涉及蒐集更多的資料和修正自己對已整理資料的觀點或立場;此外,對蒐集、整理和理解資料等方面技巧的掌握,也會反過來影響我們「八」的觸覺。故此,在通識科學習上,「八」、「達」、「通」三者互相影響、也是相輔相成,故筆者稱之為通識科學習「八達通」。 ■香港公開大學教育及語文學院助理教授陳志威博士

(小題為編輯所加)

相關新聞
與教局談判破裂 書商玩投訴 (圖)
教局書商各執一詞 (圖)
香港及世界各地學生課本與教師用書價格比較 (圖)
海外教師用書價 貴課本最多3倍
教師用書太貴 部分學校拒買
港大電子教學平台 中小學免費任用 (圖)
教育學位搶手 教院16人爭1額 (圖)
孫明揚:通識試無政治導向
教局加強支援非華語幼童
理大周六辦升學諮詢日
保華國際京教園奠基 (圖)
學海無捱:通識科學習「八達通」之三—「通」
細說新語:「丁克」及其派生詞
細說海難:鐵達尼沉沒百載 浮生潮流話當年 (圖)
概念圖:海難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