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10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細說海難:鐵達尼沉沒百載 浮生潮流話當年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1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全球化

 2012年1月,意大利郵輪「協和號」在意大利附近海域觸礁擱淺,釀成13死、19人失蹤的悲劇。事件令人聯想起百年前的「鐵達尼號」海難。相比之下,鐵達尼號海難對人類來說,創傷程度更高,意義更大,影響更深遠。無論航海專家或歷史學家,多年來持續不斷地注視事件,甚至從不同的方式進行研究工作,並發表對事件的多種看法。同時,也因為大眾的關注和爭議,鐵達尼號的故事亦成為流行文化中不同文本的主要題材,在流行小說、電視和電影,還有流行音樂,鐵達尼號從沒有全身退出流行文化的領域。  ■林援森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林援森 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2007年更名為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取得香港新亞研究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以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學位。

新聞背景:協和號擱淺 船長「吹水」累死13人

 據報道,意大利郵輪「協和號」載有約4,200名乘客,於1月13日在意大利附近海域觸礁擱淺,以致船體滲水,造成船身傾斜。事件最終造成13人罹難及19人失蹤。此外,船上載有逾2,000噸燃油,因為船體觸礁,造成船身出現巨大裂痕,存在洩漏的危機。另外,船長備受指責,因為他為與友人打招呼,導致郵輪遍離正常航道,遇上事故,又無盡全力去拯救全船乘客,其後被捕以及被控誤殺罪。首次聽證會已於今年3月召開,法官任命4名專家分析案件,預料7月提交報告。

巨輪生命終結 對美打擊最大

 有學者指,鐵達尼號誕生之時,全球在英鎊、美元及馬克的操控下運作,生活是科技發展的一部分,全球充滿樂觀主義。鐵達尼號反映當時人們對日新月異的世界與未來充滿信心,這是社會秩序和新科學精神的聯袂運作,西方霸權在全球殖民,稱雄海上。然而,鐵達尼號遇上海難,同時歐洲及全球局勢亦急轉直下,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社會稍見緩和,又遇上1929年經濟大蕭條,大蕭條後又有二次世界大戰,世局動盪。鐵達尼號彷彿是一連串對人類詛咒的開端。

金主打退堂鼓保命

 當時,鐵達尼號的船長是史密斯(John Edward Smith),鐵達尼號是白星海運公司的資產,白星的總部位於英國,但白星是美國的資本,白星的金主是美國金融巨擘摩根(John Pierpont Morgan)。摩根是美國金融史上的重要人物,不但富甲一方,在1907年的金融危機中扮演拯救者的角色,間接促成美國聯邦儲備局的成立。原本摩根打算踏上鐵達尼號處女之航,卻又臨時取消,最終跟死神擦肩而過。

 鐵達尼號海難至今一直備受注目,這是一種流行史學(Popular History),有關鐵達尼號的專書達到3,000多種。同時,鐵達尼號的重要性不在於其影響,而是英國愛德華時代(Edwardian)文化與美國進步新文化的共鳴。事件對美國的震撼其實遠比歐洲巨大。

處女下海變死亡首航

 海難故事一直是作家筆下的焦點所在。美國作家羅伯森(Morgan Robertson)於1898年出版《徒嘆奈何》一書,撰寫了一宗涉及3,000名乘客和24艘救生艇的海難意外,故事借此帶出人類面對大海時表現得如何無能為力的訊息。在故事中,人類以為這艘結合科技和人類智慧的巨輪,能在瀚海中所向無敵;可是這艘巨輪撞上冰山,誰料不堪一擊,乘客最後與巨輪一同葬身大海。這艘在小說中虛構的巨輪名叫「鐵達號」(Titan)。

全船近七成人罹難

 這艘虛構的鐵達號在小說世界沉沒後的第十四個年頭,即1912年4月14日深夜,在真實世界中另一艘名字幾乎相同的超級郵輪「鐵達尼號」(Titanic),昂然從英國處女下海,向目的地紐約出航。乘客滿心歡喜地踏上這次現代科技光榮之旅,當中不少更是非富則貴的社會名流或明星,如皮草大亨阿斯特(John Jacob Astor)、礦業鉅子古根漢(Benjamin Guggenheim)等。其中古根漢在這意外中另具意義:首先,他除了是一名知名商人,也是著名古根漢博物館創辦人,其祖先身無分文地由瑞士前往美洲,經過多番努力成為一代商賈,當年渡海時偷宿於下等艙,如今他在這次航旅中乘坐頭等艙,但想不到這是塵世中的最後一次旅航。

 鐵達尼號這次處女之航最終變成死亡之旅,它航行至加拿大紐芬蘭南方附近海域時,撞上一座冰山,這艘重量達到46,000多噸的巨輪在不到2小時便沉沒於大海。全船2,200人中有近1,500人罹難。

船長成戰靶 死無對證

 鐵達尼號出航時吸引全球媒體的視線。白星海運公司十分在意鐵達尼號能否為世人留下沒齒難忘的印象。當時白星海運公司的對手冠達海運旗下有一艘名為「茅利塔亞號」的巨輪。茅利塔亞號的航速可達26節,但鐵達尼號只有23節,兩者存在競爭關係。當時,白星海運公司總裁伊士曼是鐵達尼號處女之航的乘客之一,曾有輿論指出:伊士曼是否下令鐵達尼號必須全速前進,甚至以極速駛向紐約,以達到其勝過茅利塔亞號的媒體效果?可是,這是一宗歷史懸案,因為伊士曼和史密斯隨鐵達尼號葬身大海。

船底撞冰山現6巨洞

 但史家對船長史密斯的爭議不斷。首先,史密斯有否看到電報通知,或者有多少電報通知能直達其手中?因為冰山在正常航道上,其他船隻由於看到山在前面,早已發出報告,如果鐵達尼號大副默多克(Murdoch)早點發現冰山,總不至於只餘下不到1分鐘的時間去作出反應─但巨輪在這時根本沒有回轉的餘地。結果默多克選擇全速後退。但後退的結果令鐵達尼號的船底撞到巨冰,造成6個巨洞,以致船身急速灌水,最終壯烈下沉。

 有專家分析說,全速前進可利用力學及鐵達尼號巨大且壯重的船身,撞開冰山,船首雖然必定受到嚴重損壞,但船首損壞總不及船底巨洞所造成的災難嚴重,因為船底巨洞會令整艘船急速下沉,如果只是船首損壞,至少可爭取更多時間以等待救援。但亦有評論家認為,按照推算,鐵達尼號全速後退,仍有機會只跟冰山擦身而過,可是歷史不讓它成功而已。

乘客冷漠無情 技工奮勇搶救

 其實,雖然史密斯備受指責,但當乘客登上救生船時,發現救生船過重,始無情地爭先恐後,在船上等待救援的乘客則對海上飄浮的乘客視而不見,這才是這次海難最令人心寒的一幕。海面上的乘客冷血無情;但船艙中的技工則表現英勇,他們首先在鍋爐及煤房拚命地注煤以維持電力供應,尤以維持電報房中的電力正常最為重要,否則沒法不斷向外發出求救訊號,也召喚不到「加尼福尼亞號」到來,把700多名倖存者救回去;同時,另一批技工則奮勇地搶救抽水機,並努力操作餘下可用的抽水機,把海水抽走,雖然抽水機最終敵不過灌入的海水,但或多或少拖延鐵達尼號下沉的時間。

改編電影 全球票房刷新高

 鐵達尼號的影響十分深遠,首先是促成《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International Convention for The Safety of Life at Sea),《國際海上人命安全公約》於1929年在倫敦簽訂,成為劃時代的海上安全守則。

 思想哲學方面,有學者指出,鐵達尼號是科技發展的巔峰之作,但在1912年的處女之航便葬身大海,釀成逾千人罹難。知識界重新審視理性科學的精神:是否如實無堅不摧,還是人類自己想當然?

 流行文化方面,鐵達尼號故事一直到二戰後仍是流行小說的話題,如1978年德國作家安林柏格(Hans Magnus Ensensberger)便出版一本名為《Der Untergang der Titanic》的書。1911年至1912年間的相關流行曲亦過百首。

 電影方面,早於1913年已有第一部半真實版、以鐵達尼號事件為背景的電影,名字為《Saved from the Titanic》,由鐵達尼號生還者Dorothy Gibson主演。其後數十年也有多套相關電影,但最震撼全球的莫過於1997年首映、由占士金馬倫執導的《Titanic》,講述一個窮小子愛上美麗貴婦的故事,創下當時全球18億美元的最高票房收入。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舉例指出鐵達尼號成為哪些流行文化種類的主題。

2.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解釋鐵達尼號至今仍是流行文化重要部分的原因。

3. 鐵達尼號有何歷史意義?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翻版「鐵達尼」 22港人死裡逃生》,中國評論新聞網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9/8/0/4/101980495.html?coluid= 2&kindid=0&docid=101980495&mdate=0115084251

2. 《鐵達尼號 生死交錯的瞬間》,《香港文匯報》,2012-03-15 http://paper.wenweipo.com/2012/03/15/OT1203150009.htm

3. 《打撈公司將搜尋鐵達尼船艙》,BBC中文網 http://news.bbc.co.uk/chinese/trad/hi/newsid_840000/newsid_846800/846807.stm

4. Steven Biel. A Cultural History of Titanic Disaster. NY:Norton. 1965.

5. 凱文.奧頓奈爾(Kevin O'Donnell):《黃昏後的契機:後現代主義》,中國: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與教局談判破裂 書商玩投訴 (圖)
教局書商各執一詞 (圖)
香港及世界各地學生課本與教師用書價格比較 (圖)
海外教師用書價 貴課本最多3倍
教師用書太貴 部分學校拒買
港大電子教學平台 中小學免費任用 (圖)
教育學位搶手 教院16人爭1額 (圖)
孫明揚:通識試無政治導向
教局加強支援非華語幼童
理大周六辦升學諮詢日
保華國際京教園奠基 (圖)
學海無捱:通識科學習「八達通」之三—「通」
細說新語:「丁克」及其派生詞
細說海難:鐵達尼沉沒百載 浮生潮流話當年 (圖)
概念圖:海難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