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代溝意指代與代之間在行為、態度和觀念上所表現的差距。資料圖片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全球化+現代中國+今日香港
「我是一名工人,文化水準不高,我的獨生女兒從小很聽話,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父女間的關係越來越緊張,尤其是女兒上初中後,不僅把我的話當耳邊風,根本聽不進去,而且指責我對她不理解、不尊重,說我思想守舊,是個『老古董』,和她沒有共同語言……面對女兒這種變化,我很苦惱,但又束手無策。她現在真的長大了,竟然連我這個爸也不放在眼裡了。」
這是一個為人父親的朋友的感言,也是無數父母可能遇到的情況,與子女之間產生一種難以跨越的隔閡,彼此之間有一種無形的張力在破壞曾有的親密關係─這就是代溝。 ■胡潔人博士 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
作者簡介 胡潔人博士 現任香港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社會科學學部講師。2009年獲得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哲學博士。中國人民大學糾紛解決研究中心成員、中國奧斯特羅姆協會(Ostrom Society)會員、香港作家協會會員。發表中英文論文數篇。
概阜鏈接:何謂代溝?
通俗而言,代溝(Generation Gap)是指代與代之間在行為、態度和觀念上所表現的差距。這種情況較多發生在青春期少年的身上,因其正處於追求自我認同、獨立自主的階段,容易與父母、長輩產生各方面的認識差異。
從心理學角度看,代溝又稱為代際衝突(Generation Conflict),即不同世代的人在政治態度、價值觀念等問題上存在隔閡,甚至存在完全不同的看法而引起的衝突。心理學家本特生(Bengtson)曾提出代際之間存在「大鴻溝」的假設,因此代際衝突又稱為代溝。另外,也有人認為代溝是一個虛構的概念,老一輩和年輕人的核心價值相同,而價值觀的衝突是次要的。
意見分歧大 頂撞傷和氣
代溝的存在不僅在少年與父母之間,也包括中青年與年老的父母之間,究其原因,主要是隨著青春期以後的青年對父母的依附性減弱和自身獨立性增強,使親子兩代人在對待事物的認識上產生一定的距離。而長期的不同態度和彼此分歧的意見會形成心理上的鴻溝,令青少年認為父母不了解他們、不關心他們;至於父母則覺得子女不聽話、反叛自己,感到傷心。其結果就是孩子有事會選擇與朋輩傾訴而不願與家長談,意見的衝撞可能引起他們堅持自我,對父母採取頂撞、反抗甚至違法等方式試圖擺脫他們的控制和監護。事實上,新聞報道也不乏聽到有子女因厭煩父母的教導,而揮刀砍傷家長的悲劇案例。
成長背景有別 常生誤解
代溝的發生與子女和家長之間的關係緊密相連,因此也並非每個家庭會出現代際衝突的問題。
‧ 首先,如果兩代人的生長環境完全不同會容易引發代溝。譬如父母一輩是在艱苦環境下成長的,而子女的生活環境相對幸福和優越,那麼很可能兩代人對事的態度和價值觀會有別。
‧ 第二,人生階段的不同導致兩代人對事物的認識不同。當今社會充斥新鮮事物和網絡文化,對以家庭和工作為重的父母來說,自然與青年子女關注的事情不同。
‧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缺乏溝通和理解。認識差異的產生即便在同齡人中也很自然存在,關鍵是同齡人比隔代人較易互相理解和體諒,有效及時的溝通可令誤解和差異快速消除。
但代溝並非是無法避免的現象,前提是需要彼此體諒和理解,衝突便可化解,成為更深的親情和愛。
放下身段 彼此理解
代溝的存在和擴大具有不良的後果,最顯著的是會加深兩代人的衝突,對個人、家庭和正常的工作學習帶來不和諧及情緒波動。要防止代溝的產生和有效化解彼此的認識差異,關鍵是把兩代人的距離縮小到最低的程度,這對個人的健康心理狀態和溫馨家庭氣氛的維持都至關重要。
父母 好言相勸 忌指責
具體而言,對年長的一輩,要在思想方面理解年輕人的主張會傾向自由、創新和開放,甚至不喜歡受到拘束。除一些非常危險和嚴重的思想行為,一般應採取尊重的交談方式,減少對其指責和干預,以免引起下一代的不滿情緒。
子女 虛心聆聽 勿偏激
對為人子女者而言,對父母要尊重,避免偏激的行為方式。也不能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父母,即使自己不能接受的也可虛心聆聽,至少給父母心靈上的安慰。溫和的態度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方式,即便大家的觀點不一致,但通過開放式的溝通可把衝撞觀點形成的負面影響降到最低。
表現獨立 取信任
其次,父母之所以反對子女的觀念,很多時候是出於擔心子女,害怕他們出事。因此,要得到父母的支持首先要自己表現出獨立的思考和辦事能力,讓父母感覺自己有成熟的思想和行為能力,可放心讓自己去辦事。當取得父母的信任後,互相溝通交流也就更少障礙了。
主動交流 要感恩
更重要的一點,子女應懷著感恩的心看到父母對家庭做出的犧牲和無私的付出,即使與父母發生意見分歧,也應用溝通的方式主動與父母交流意見,爭取他們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虛心接納他們正確的建議。尤其不要反抗和責罵父母,一方面容易引發更深的衝突,而父母也會基於本身的權威性,更加不肯妥協和支持子女的思想和行為,結果雙方都會受到傷害。
當前,青少年特別在金錢使用觀念、戀愛態度、交際圈子、衣著打扮及興趣愛好等方面與年長一輩有較大差異,他們應耐心與父母溝通,表明自己的喜好和行為理念,而不是一味埋怨和批評父母是「老古董」。相信明理的父母也會用心聆聽和理解子女,並希望自己的子女快樂。
卸責又埋怨 雙方同受苦
人們對代溝的責任歸咎於不同的理解,父母常認為是子女的問題,他們的任性、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等,如同文首父親的感言,覺得女兒不把他放在眼裡,認為自己是「老古董」。而年輕人則把代溝產生的主要責任歸咎父母,認為父母在處理子女事情上的態度老是以長輩自居,肆意干涉子女的隱私和不尊重他們的想法;或認為子女的要求都是不合理和不重要,忽視他們的心理需求。有些子女甚至認為父母是「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其實感情的溝通和彼此的理解都是一個相互的過程,而非單方面的,對於親子關係來說,家長首先是孩子最重要的教練和老師,子女的心理承受能力和對世界的態度,肯定首先是從父母那裡學習來的。因此,父母應重視他們自身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切忌經常埋怨子女,特別是指責他們比不上其他人,行為方式都有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打擊子女的信心,特別會引發他們對父母的反對情緒。
言行一致 共建和諧關係
因此,要預防代溝的出現,更重要的是父母要長期與子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和溝通交流。一方面,父母要樹立榜樣,保持言行一致、採取寬容和尊重子女的態度,凡事大家都商量,有利於子女與父母的心靈溝通和避免差異的出現。另一方面,父母要積極為子女創造一個好的學習生活環境,特別是良好的心理環境。很多代溝和衝突的出現是子女感覺厭惡家庭環境,從心理上排斥家人,長期的話很容易引起他們對長輩的敵對和心理上的疏離,造成凡事難以彼此溝通和理解的情況。整體而言,家庭的親情是千金難買的,無論子女和父母都期望有一個融洽溫暖的生活環境。而代溝和心理衝突的形成都不是一朝一夕的結果,因此要防範和改善,也需要長期的時間和耐心的態度。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舉例解釋代溝的定義。
2. 代溝的成因為何?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3. 代溝會對家庭造成哪些負面影響?試舉3項並加以說明。
4. 有人說:「代溝是可以避免的。」你對這個說法有何意見?
5. 試評論中國的代溝問題是否比歐美國家嚴重。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用網絡遊戲溝通 化解「90後」代溝矛盾》,香港文匯網 http://info.wenweipo.com/index.php?action-viewnews-itemid-18246
2. 《「數碼代溝」 香港45%窮父母從未上網》,中國評論新聞網,2010-07-16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3/8/3/4/101383405.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383405
3. Linda Gravett and Robin Throckmorton. Bridging the Generation Gap. The Career Press. 2007.
4. 侯嘉亮:《智慧於斯 開闊視野和填平「代溝」的韜略》,華齡出版社,2006年
5. 顏秉璵:《美國高中學生及家長態度之差異:代溝之個案研究》,《師大學報》 http://www.ntnu.edu.tw/acad/pub/j28/j28-5.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