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5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Art HK Projects:大型裝置藝術在香港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5-29]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Art HK Projects策展人長谷川佑子

 作為日前已落幕的香港國際藝術展中的展覽焦點,Art HK Projects是今年Art HK中除三個畫廊專區外最令人興奮的環節。十件Project,其中每件都是大型雕塑或裝置,各自佔據一個100平方米的方形空間。而現任東京現代美術館首席策展人的長谷川佑子,則是這一裝置計劃的策展人。呈現在我們面前的這一批大型作品,有草間彌生的巨型三裂植物《Flower》、中國藝術家尹秀珍以二手貨櫃箱為創作靈感的大型「鑽石」《黑洞》、以及「睡在自己的皮毛上的」貓狗豬羊等等。每一件作品,都是一個獨特的藝術概念,每一件作品,都是一次挑戰藝術理念的嶄新嘗試。走近這些作品時,你不但會感嘆於藝術家們的新鮮創意,更會發現,原來藝術,可以源於生活中的任何事物。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賈選凝 攝:黃偉邦

 長谷曾參加過第一屆和第三屆Art HK,因而可謂見證了香港國際藝術展的一路發展,她將Art HK的發展歷程稱為「相當可觀」。

 「來自亞洲和西方的許多新畫廊都會每年著力參與,嘗試帶來不同類型的藝術家。而年復一年,世界各地收藏家與觀眾們的口味與視覺慾望也在不斷變化。」畫廊的數量在不斷增加,品質也在不斷上升。今時今日的Art HK已成為全球最主要的藝術博覽會之一。而長谷更在今年的展覽中,為我們帶來了題為《第11屆沙迦雙年展:新文化地圖學》的見解分享,即將成為明年沙迦雙年展總策展人的她,提出的「新文化地圖學」,並非高深難懂的一門全新學問,而是將藉助她希望在沙迦實現的藝術家與建築師之合作,啟發人們思考藝術家該怎樣分享不同的文化基因和互不接壤的歷史與社會空間。

 沙迦和阿拉伯文化中的伊斯蘭庭院與迷宮,帶給了這位國際優秀策展人以靈感。單單一個「古老庭院」,就已被同時納入了全球的公共與私人空間中,生活在不同地域的人們,通過庭院文化中的共性,理解自己所不熟悉的異域文化。從伊斯蘭世界的傳播直到西班牙、葡萄牙和地中海,庭院隨處可見,甚至是在墨西哥、南美、乃至北非,東部則延經印度的莫臥兒帝國、中國、日本,一路傳遞。這種新的文化拓撲結構,在歷史中曾激發新的知識,而在當今全球的藝術土壤中,則會帶來新的主題。

 這也正是Art HK Projects的意義——將同樣的空間交付給藝術家們,他們從而可以用其實現截然不同的創意。

植物.動物.空間景觀

 如果一定要細分這十件大型裝置中的類別,或許可以用植物、動物和空間景觀作為區隔。

 日本著名藝術家草間彌生和韓國波普藝術運動領導者崔正華帶來的作品,都是植物。《Flowers that Bloom at Midnight》是別樹一幟的三件大型植物花兒,以氨基甲酸酯繪至艷麗狂放,花兒一如既往填滿了草間的創作世界,超現實、巴洛克但又追溯本源。而崔正華的《呼吸之花——紅蓮》,則是一朵巨大艷麗的紅色花朵,一張一合,吞吐空氣,散布著對現代生活消費、自然與和諧的詰問。

 出自藝術家之手的動物,大多不會單純只是可愛,而會具有某種影射現實的反思。中國藝術家沈少民相信我們的世界,對待生命越來越涼薄,為求自保不惜犧牲其他生物、奪去牠們的羽毛髮膚、剝奪牠們的生命價值,所以他開始大量觀察融入世人生活的動物,像是貓、狗、豬、羊、兔和雞。所以當我們看到《我睡在自己的皮毛上》這件裝置中的巧妙構思時,也會由衷對動物們生出憐惜與愧疚之情。每群動物躺在牠們自身的羽毛或毛髮上,在粗鹽製成的白丘上呼吸著,宛如從天而降的天使,倏忽之間的靜謐,卻具有幕天席地的美麗張力。

 而另一位韓國藝術家Michael Joo,則以二元論思考,帶來了一組謹慎相關的作品《Duo/Unum(Nymphocytes)》——青銅鑄造的一隻剝皮斑馬、用以揭露自身的粉紅色鑄件(彷彿剝掉黑色條紋那層肌肉的斑馬血肉)、及一片描繪茂密的森林。扭曲感、互相指涉、和變形的力量在作品中為人帶來巨大震動。究竟自然與和諧是甚麼?生物是否可以洞穿自身的局限?

 以空間與景觀為主題的作品,則非常豐富多彩,且充滿旁徵博引的想像力。

 中國藝術家尹秀珍的《黑洞》,展示的是社會對資源和進步的慾望,以及環境因消費而付出的長遠代價。巨型鑽石象徵了完美、奢華、和慾望的形狀,但這顆形狀似極黑洞的鑽石,最終也會吞噬在它光波所散發出的區域能照射到的一切人類,我們避無可避、無從逃脫。日本藝術家宮島達男的作品《HOTO》,則是關於生命中的奇跡——佛教故事中有個場景,描繪了一座珠寶裝飾的巨塔,它自地面湧現、漂浮半空,這座塔的名字是「多寶佛塔」,它光芒四射、宏大輝煌,藝術家希望通過它來傳遞生命的宏大和它令人無法參透的光彩,或許唯有這樣,人們才不會忘記,生命是一件多麼美妙的恩賜。

 而來自印度尼西亞的藝術家Handiwirman則捕捉了生活中的一些無關痛癢、平凡、瑣碎的一面,去探究「景觀」、「靜物」、「拾得物」及「藝術質量」這些常識概念背後的精神意義。能夠吸引與挑戰人們的視覺形態太過豐富,而他則希望人們不只是去觀看事物,更要去觀察和審議它們,發現它們各自的獨特素質。

 唯有如此,藝術品的價值才會真正與現實相連,而這也恰恰是Art HK Projects的意義所在。發現藝術、並通過藝術,而更好地理解生活。

相關新聞
Art HK Projects:大型裝置藝術在香港 (圖)
Daniel BUREN作品 (圖)
宮島達男作品 (圖)
崔正華作品 (圖)
尹秀珍作品 (圖)
草間彌生作品 (圖)
Michael Joo作品 (圖)
沈少民作品 (圖)
藝評:別恐懼大師: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 (圖)
巴黎國立畢加索藝術館珍品展 (圖)
歷史與空間:慈禧做壽與孔府祝壽 (圖)
亦有可聞:蠱毒 (圖)
生活點滴:爛柯山下魚羹美 (圖)
豆棚閒話:恭維的藝術
來鴻:陽光無毒
百家廊:我們身邊的公德和私德 (圖)
翠袖乾坤:炸牡蠣
海闊天空:沒有預期的喜悅
琴台客聚:張愛玲的打油詩 (圖)
杜亦有道:放馬過來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