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補收生不足 成「救校靈丹」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上水培幼幼稚園當初靠跨境童救校,跨境童人數亦由2000年只有寥寥幾個,增加至現時超過200人。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跨境學童近年人數大增,令邊境地區學額以及跨境交通「逼爆」問題湧現,急需解決。不過,其實在約10年前起,由於本地出生率一度偏低,不少北區學校面臨收生不足及停辦危機,跨境童一直是其「救校靈丹」。

培幼幼稚園學生大增

 位於上水古洞的培幼幼稚園,早在2000年已面對收生不足,全校只剩下40名學生,大約有兩三人居於深圳,原辦學團體有意停辦,並交由深港教育交流中心接辦,中心總監蔡雯兒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成為該校校監。她坦言當時心情忐忑,「都唔知接唔接好?」她表示,該校位處較偏遠,而當時連上水市中心地區學校都面對生源不足,考慮到跨境童可能是招生「出路」,校方遂組成「考察團」參考附近學校的情況。

鳳溪一小跨境童佔半

 蔡雯兒稱,當時已發現跨境生往返居所及學校的交通接送是一大難題,以皇崗口岸為例,學童清晨就展開跨境旅程,早上7時多已要過關,關口情況對年幼學生來說頗為惡劣,「一來無瓦遮頭要日曬雨淋,孩子又要與其他人一同迫過境『黃巴』,有時會聽到大人的污言穢語,更有路人會指罵學生,責怪他們阻路」。後來有關交通配套得到改善,區內學校跨境童人數都大增,以該校為例,現有逾200名跨境童在學。

 同樣位於上水的鳳溪第一小學,2000年全校亦只有約30名跨境童,為數不多,但現時卻已激增至320人,約佔全校學生一半。校長廖子良見證這個歷史變化,他指由於兩地家庭的港人子女沒有深圳戶籍,不可入讀學費相宜的官辦學校,加上家長喜歡香港的教育,故紛紛回流跨境就學,每日往返兩地。

相關新聞
扶貧會籌委點將 社福商界攜手七一開工 (圖)
特稿:學者評籌委:層次高 架構精
發展提速增財力 谷補水紓工時長 (圖)
候任辦:「港人港地」政策不變
扶貧委員會籌委架構 (圖)
暑假外遊團費減5% 遊台韓價企硬 (圖)
擬辦粵劇專場吸歐美日客
冀擴個人遊 缺酒店成樽頸
暑假團(7月13日至8月24日)團費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粵港篇 (圖)
跨境交通無縫接 經濟腹地內陸延 (圖)
穗莞深港連線 加速城市融合 (圖)
港具服務優勢 成內企走出去平台 (圖)
專家:世界級城市群 大珠三角有條件打造 (圖)
部分在建將建粵港跨境工程 (圖)
粵港跨境交通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教育篇 (圖)
回首跨境那些年 學童融合中成長 (圖)
補收生不足 成「救校靈丹」 (圖)
學券雙非效應 跨境童年年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