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6月2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學券雙非效應 跨境童年年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6-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勞雅文)由2001年至2006年,就讀香港中小學及幼稚園的跨境學童從3,500人升至4,500人,6年間增加1,000人,幅度相對平穩。不過,隨著香港於2007年推出幼稚園學券計劃,為每名學童提供過萬元的學費資助;加上雙非兒童持續激增,他們於3歲起便適齡入學,令回港上學的居深學童年紀更輕、人數也更多。自2007年起,每年新增的跨境童人數至少達1,000名至3,000名,亦令社會關注度火速提高。

提前安排子女來港入學

 早年香港幼稚園要收取較高學費,所以不少跨境學童都是小學階段(6歲或以上)才回港讀書,但隨著學券推行,每名學生可獲最多1.6萬元資助,家長一般只須繳交數千元或甚至免學費,吸引不少人提前安排子女來港接受教育,令跨境童年紀也越來越小。

 而雙非更是近年跨境學童主要組成部分,在2004年在港出生雙非童只得4,000多人,隨後卻連年倍增,至2006年人數逾1.6萬,2009年更有近30,000人;有關學童不少人於3歲起便回港入學,在他們出生延後的第三年,便會加入成為跨境童一分子,大大加重有關負擔。

小孩無辜 盼勿歧視雙非

 上水鳳溪第一小學校長廖子良直言,學界初時也未意識到雙非跨境童大增引致的問題,「其實學校不會在意學生父母來自哪裡,甚至很多雙非學生讀到四五年級,我們才知道他們的存在」。上水培幼幼稚園校監蔡雯兒則指,雙非童亦具港人身份,學校會一視同仁,無意將學生分類,但她坦言部分本地家長認為他們是來港爭奪資源,難免存有歧視,希望各人能放下成見,「始終小朋友本身是無辜的」。她又稱,近年內地家長收入及教育水平都有所提高,他們欣賞香港的教育制度及教學質素,甚至比起學券帶來的經濟誘因更吸引。

相關新聞
扶貧會籌委點將 社福商界攜手七一開工 (圖)
特稿:學者評籌委:層次高 架構精
發展提速增財力 谷補水紓工時長 (圖)
候任辦:「港人港地」政策不變
扶貧委員會籌委架構 (圖)
暑假外遊團費減5% 遊台韓價企硬 (圖)
擬辦粵劇專場吸歐美日客
冀擴個人遊 缺酒店成樽頸
暑假團(7月13日至8月24日)團費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粵港篇 (圖)
跨境交通無縫接 經濟腹地內陸延 (圖)
穗莞深港連線 加速城市融合 (圖)
港具服務優勢 成內企走出去平台 (圖)
專家:世界級城市群 大珠三角有條件打造 (圖)
部分在建將建粵港跨境工程 (圖)
粵港跨境交通 (圖)
「見證.香港回歸15年」系列專題教育篇 (圖)
回首跨境那些年 學童融合中成長 (圖)
補收生不足 成「救校靈丹」 (圖)
學券雙非效應 跨境童年年增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