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連雲港.華東城一期皮具服裝交易中心總建築面積約六萬平米,已於2011年11月8日試運營。
中華民族是一個熱情仁愛、樂善好施的民族,香港也傳承了中華民族的仁愛思想。馬介璋出身貧寒,在取得事業成功之後,更加體會到「施比受更幸福」。他樂善好施,熱心慈善公益事,興辦福利教育事業,回饋社會,澤披故里,造福桑梓,個人多年來捐出了近億元。
馬介璋坦言,他樂善好施的性格受父母影響。「雖然家庭清寒,但是從小就看到父母愛幫助別人,一有機會就幫助左鄰右里,我看在眼裡記在心裡。」和許多企業家不一樣,馬介璋並不是事業成功之後才開始做慈善。「沒有錢的時候也做慈善」。20歲出頭,馬介璋剛開始做小生意,當他看到身邊有人遇到困難,他慷慨捐出1,000元,這是捐出的第一筆善款。第二年,他捐出了1萬元。
從企業家到慈善家,做善事已經成為馬介璋的一種習慣。2001年,他捐資逾千萬在潮州老家建起一座頗為現代化的馬介璋中學。他為深圳市見義勇為基金會、深圳市警察基金會、廣東省潮劇基金會先後捐出超過千萬元。在香港回歸十周年慶典、香港國慶煙花匯演先後捐出多筆善款。
汶川地震後,馬介璋當即帶頭捐款,他將首筆116萬元款項率先捐出,此後又追加多筆捐款。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馬介璋的帶動下,深圳市僑商會的企業家慷慨解囊、踴躍捐款。
近年來,陸續有香港慈善組織提出對內地公益的不信任,如近期曝光香港援建綿陽震區學校被拆改建地產事件。對此,馬介璋有自己的看法。「人生在世,兩手空空來,兩手空空去。捐款有很多渠道,做慈善也要有自己的判斷。只要國家有需要、香港有需要,我仍然會捐錢出來,該做善事我還是會去做。」他說,「只要有能力,人人願意做善事,這是值得驕傲的香港慈善精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