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甚麼是希格斯玻色子?
A︰科學家認為希格斯玻色子(又稱「上帝粒子」)是一種帶質量的次原子粒子,在一個宇宙大爆炸後產生、但肉眼無法看見的區域存在,並散布宇宙中。它附在物質的基本粒子上,然後衰變成另一種形式。某些基本粒子與希格斯玻色子的反應較強,故質量較重。
Q︰這種粒子為何重要?
A︰質量起源是物理學界數十年爭論焦點之一,希格斯玻色子被視為解釋粒子為何擁有質量的關鍵,證實其存在,將有助於重新構建人類對物質質量的概念。根據物理學家於1970年代提出的「標準模型」,宇宙及萬物均是由4大類基本粒子構成,希格斯玻色子是最後一種被證實的基本粒子,從而印證標準模型。
Q︰希格斯玻色子名從何來?
A︰以1964年首次提出這種粒子存在的英國物理學家希格斯命名。玻色子是非物質粒子,作為能量媒介或物質粒子間的「信差」,兩者互動產生3種力量,包括強力、弱力和電磁力。
Q︰如何尋找?
A︰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利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將粒子對撞,然後短暫產生相當於太陽10萬倍的溫度,模擬140億年前宇宙大爆炸情況,然後篩選次原子粒子殘骸,分析當中數據。
Q︰為何又稱「上帝粒子」?
A︰字面上,這反映希格斯玻色子「無處不在、極之強大、但難以尋獲」的特性,但事實上「上帝粒子」之稱是來自諾貝爾獎得主萊德曼的同名著作,該書介紹尋找希格斯玻色子的過程,原名為「該死的粒子」(The Goddamn Particle),但出版社覺得敏感,便改為《The God Particle》。 ■綜合外電消息/彭博通訊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