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通識中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現代中國+全球化 內地「延退」大勢所趨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1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內地人社部建議將退休年齡推遲至65歲。資料圖片

延遲退休

  近年內地的老齡化問題日益嚴重。有見及此,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官員早前透露,今年下半年將啟動「延遲退休年齡」的研究工作。「延遲退休」這個話題也隨即在社會引起一股熱議。雖然有學者認為,實行「延遲退休」將有助紓緩內地勞動力短缺現象,但網上卻出現較多反對聲音。「延遲退休」這項政策究竟應否實施?下文將作探討。

 ■陳振寧、戴慶成 亞太國際關係學會

作者簡介

陳振寧: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員,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定期於香港《成報》發表評論文章。曾參與《通識詞典3》的撰寫工作。

電郵:jambon777@yahoo.com.hk

戴慶成:亞太國際關係學會成員。《環球時報》、《環球人物》、《鳳凰周刊》等內地媒體撰稿人。另定期為香港《成報》、《新報》撰寫時政評論文章。

電郵:taihingshing@gmail.com

新聞背景:人社部研推 網民極反對

 根據內地傳媒報道,6月下旬,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有關負責人表示,正在對延遲退休年齡展開研究,以便為政府提出相關建議。人社部有關負責人又指出,若要啟動延遲退休年齡的改革,會廣泛聽取社會各方的意見,在逐步達成共識後再實施。7月1日,人社部社會保障研究所所長何平出席一個研討會時指出,內地應逐步延遲退休年齡,他建議到2045年,不論男女,退休年齡均為65歲。人社部計劃研究延遲退休的消息一傳出,立即引起內地媒體關注和民眾熱議。騰訊網進行的網絡調查顯示,96%內地網民反對延遲退休年齡。人民網的另一項調查也顯示,94%受訪者反對延遲退休,只有2%接受。

小知識:內地法定退休年齡

 目前,內地法定的退休年齡是男職工年滿60周歲,女幹部年滿55周歲,女工人年滿50周歲。從事井下、高空、高溫、繁重體力勞動和其他有害健康的工種,並在這類崗位工作達到規定年限的職工,男性年滿55周歲、女性年滿45周歲退休。

正反對對碰:充實勞動市場 VS 搶走後生飯碗

 綜合而言,內地社會對延遲退休年齡的建議存在以下的支持和反對意見。

支持意見

長者仍可工作 善用人力資源

 有人認為,隨著內地人的平均壽命延長,人力資源使用期限也應相應延長。按照目前內地的法定退休年齡操作,許多人達到退休年齡時,不但仍有勞動能力,而且經驗豐富。這些人退出勞動崗位,無疑會造成人力資源浪費。而且許多長者退休後,因感到百無聊賴而有較沉重的失落感,不利身心健康。

紓緩繳稅壓力 滾大養老基金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達到法定退休年齡的長者越來越多,他們的養老金是由年輕勞動力來支付;因此,越來越多長者意味年輕一代需要繳納更多稅款來供養他們,年輕一代的繳稅壓力會越來越重。資料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以來,由於已發展國家的老齡化現象日趨嚴重,各國的養老基金相繼入不敷出。

 目前,中國的勞動人口對長者比例為9:1。據預測,到2035年,中國將是2個納稅人供養1個養老金領取者,壓力不言而喻。有專家預測,中國的退休年齡每延遲1年,養老基金可增長40億元人民幣。

人均壽命增加 提供客觀基礎

 內地人的生活水平因經濟發展而不斷提高,醫療技術也在不斷進步,人均預期壽命更在不斷延長。根據2006年世界衛生組織公布的數字,中國人均壽命已從改革開放前的65歲延長到72歲。人均壽命不斷延長的趨勢,可被視為提高退休年齡的一個客觀基礎。較高的預期壽命與較高的退休年齡是相輔相成的,合情合理。

 

反對意見

減少新增職位 推高失業率

 長者延遲退出工作崗位,就會直接引致新增工作機會減少,從而對年輕人就業帶來一定的衝擊,這正是人們對延遲退休年齡最擔心的一個問題。

 中國社科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張車偉指出,目前中國城鎮單位就業人數超過1.1億人,每年約有300萬人退休,佔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3%;但中國每年新增就業機會只有1,000萬個,如果提高退休年齡,就佔去30%就業機會。這個比例相當驚人。

 另外,根據推測,若將男女職工的退休年齡均提高到65歲,全國失業率將增加5%,並將在10年後達到10%,而且城鎮失業率每上升1個百分點,將造成新增40萬個失業人口。

工人越老 績效越低

 推遲退休對不同人有不同的影響。腦力勞動者由於工作本身的身體勞累程度較低,並且推遲退休後對工作績效的影響較小,醫生等專業職位推遲退休年齡甚至有利於工作績效的提高,推遲退休後的收入曲線更可能繼續上升,因此腦力勞動者一般支持推遲退休。

 不過,體力勞動者如工人等,工作對身體條件的要求較高,但隨著退休年齡的臨近,身體勞動能力會逐漸下降,並因工作績效的下降而影響收入水平,因此他們普遍不支持推遲退休。

多國率先實施 成敗參半

 日本、新加坡、德國和法國等地已率先推出延遲退休年齡或相關的措施:

 日本 可申免養老保險金

 日本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日本退休年齡比較靈活,交滿25年的養老保險金就可退休。低收入群體可申請免交養老保險金,養老保險局會根據申請人的家庭收入情況,決定是否給予免除或免除多少。

 新加坡 允僱主聘65歲以下退休者

 新加坡的法定退休年齡是62歲。針對人口老齡化問題,新加坡也曾考慮延遲退休,但遭到普遍民眾的反對。為此,新加坡取消提高退休年齡的計劃,改為允許僱主在雙方願意的基礎上,僱用62歲的退休人員,但超過65歲則不得僱用,這既保持養老金制度的穩定,同時也令身體條件允許的退休長者繼續工作,增加家庭收入。

 德國 工會狠批 未知成事與否

 德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5歲;但實際平均退休年齡是62歲,其中男為62.6歲,女為61.5歲。

 德國也面臨人口老齡化問題。該國政府決定從今年1月1日起,用12年時間把退休年齡延長1年,即1年延長1個月;然後再用6年時間把退休年齡延長1年,即1年延長2個月,有望到2030年把退休年齡延長到67歲。但此舉遭到學者和工會的猛烈批評,認為不但變相縮減養老金,也會阻礙年輕人就業,擠壓他們的發展空間。德國到2030年能否執行67歲退休的政策仍是未知之數。

 法國 一度推行 迅速收回

 法國的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但實際平均退休年齡是59.4歲,其中男是59.5歲,女是59.4歲。

 法國前總統薩科齊決定把退休年齡從2012年起延長到60歲零4個月,由此引發大規模的長期抗議活動。有政治評論家認為,薩科齊在這次法國總統大選中敗給奧朗德,與其推行推遲退休計劃有關。奧朗德上台後,立即宣布把退休年齡恢復到60歲,才平息民怨。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指出內地計劃延遲退休年齡的主要原因。

2. 延遲退休年齡會對內地造成甚麼影響?試從就業、社會風氣及經濟消費三方面加以分析。

3. 你支持或反對內地的延遲退休年齡計劃?為甚麼?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內地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5. 早前港府也提出研究延遲退休年齡。你認為措施的可行性如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舒聖祥:《別拿勞動力不足偷換延遲退休概念》,中工網(來源:《中國青年報》),2012-07-03

http://big5.workercn.cn/news.workercn.cn/c/2012/07/03/120703055349696617994.html

2. 《人社部部長稱正結合國情研究延遲退休年齡》,香港新聞網,2011-03-20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1/0320/92258.shtml

3. 《中國彈性退休制爭論升溫》,香港新聞網, 2010-09-27

http://www.hkcna.hk/content/2010/0927/70087.s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現代中國+全球化 內地「延退」大勢所趨 (2012-07-13) (圖)
概念圖:延遲退休年齡 (2012-07-13)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內地「延退」大勢所趨 (2012-07-13) (圖)
概念圖:延遲退休年齡 (2012-07-13) (圖)
保舊育新:滬港活化 誰領風騷 (2012-07-11) (圖)
概念圖:社區活化 (2012-07-11) (圖)
城鄉鴻溝:民工撐起經濟 點解無啖好食? (2012-07-10) (圖)
概念圖:內地農民工 (2012-07-10) (圖)
設女性專卡防狼免「肉搏」 (2012-07-06) (圖)
概念圖:開設女性地鐵車廂 (2012-07-06) (圖)
概念圖:新法國總統奧朗德 (2012-07-04) (圖)
中法關係進程二之二延續友情:奧朗德上台 對華政策成焦點 (2012-07-04) (圖)
節慶興衰:節日全球化 傳統漸失色 (2012-06-29) (圖)
概念圖:中國傳統節日 (2012-06-29) (圖)
現代中國+全球化 縱歷幾許風雨 無損中法友誼 (2012-06-27) (圖)
概念圖:中法關係 (2012-06-27) (圖)
文化魅力:國家強弱 不只看經濟 還要重道德 (2012-06-26) (圖)
扶貧進展:內地調高貧困線 窮農料破億 (2012-06-25) (圖)
概念圖:中國扶貧進展 (2012-06-25) (圖)
規劃新猷:夜生活區 重建新元素 經濟新增點 (2012-06-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通識中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