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圖為蕭克。網上圖片
——盤點中共高級幹部「讀書種子」
蕭克將軍是一代儒將,斯諾夫人在《中國老一輩革命家(自傳)》中曾說他「像周恩來、徐向前和毛澤東一樣,蕭克是中國人所稱的『軍人學者』的再世。」他出生在書香門第,父親是個秀才。蕭克6歲進私塾,讀的是「孔孟之道」和「四書五經」,不料讀到初級師範學校後,家裡連遭不幸,大哥參加起義被捕入獄,家裡被政府軍先後查抄四次,家產幾乎被洗劫一空,但他節衣縮食,始終沒有放棄讀書。
著40萬字小說
當蕭克讀完孫中山的著作和《黃花崗七十二烈士傳》之後,毅然走上革命的道路。此後每逢作戰,勝利後總要想辦法找一兩本書。對他影響最大的,是蘇聯小說《鐵流》,那是描寫蘇俄革命戰爭的一本書。1936年的一天,蕭克隨賀龍、關向應一起騎馬返回駐地,在路途中,賀龍說:「秀才,這麼好的風景,又能寫首好詩吧。」這一下子觸動了蕭克的靈感,他想起了《鐵流》中宏偉的場面,於是,一部描寫中國革命戰爭的《浴血羅霄》在他心中生根、萌發了,最終完成了這部長達40萬字的小說,這是「中國的《鐵流》」。蕭克於戰爭年代出版有《抗戰軍事論文集》、《挺進軍「三位一體」的任務》等,離休後仍筆耕不輟,除主編《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還出版了《蕭克回憶錄》、《朱毛紅軍側記》等,他晚年還擔任了中華炎黃文化研究會會長,並先後主持有《中國文化通志》、《中國大百科全書》等。
「書蟲」鄧拓 提倡讀活書
曾任學部委員、人民日報社社長兼總編輯的鄧拓不僅是著名的新聞工作者、政論家、歷史學家、詩人、雜文家,也是黨內著名的「書蟲」,他著有《燕山夜話》、《三家村札記》、《詩十四首》、《鄧拓詞選》等。談到自己的讀書經驗,鄧拓認為,一是要有恆心;讀書,最怕的是不能堅持學習和研究,抓一陣子又放鬆了,這就是「或作或輟,一暴十寒」的狀態。二是讀書要能出能入;也就是說,要讀活書而不要讀死書。因此他反對為讀書而讀書的傾向,主張讀書須實際運用,並且要用得靈活,即所謂「透脫」。三是讀書要不拘束;要能解決好「好讀書」與「求解」的關係。這就是所謂「讀書不求甚解」的意思,所謂不求甚解,並非真的不要求把書讀懂,而是主張對於難懂的地方先放它過去,不要死扣住不放。(之二) ■來源:《北京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