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北京「7.21」特大雨災遇難者達77人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由於21日的強暴雨影響,北京房山區受災嚴重。圖為房山區大石窩鎮後石門村25日街道上仍有被毀汽車棄置在路旁。 中新社

——遇難者達77人 當局強調汲取教訓 提升抗災水平

 北京市於26日晚正式公佈「7.21」特大自然災害遇難人員情況。北京市防汛抗旱指揮部新聞發言人潘安君表示,截至7月26日,北京區域內共發現77具遇難者遺體,其中66名遇難者身份已經確認,11名遇難者身份仍在確認中。而房山地區的遇難者最多,達38人。潘安君悲痛表示,「遇難者統計人數不會再有大的增加,但是我們不放棄搜尋!」他並代表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向災害中的遇難者表示哀悼,向遇難者家屬表示慰問,表示要認真總結反思,汲取教訓,全力做好善後工作,不斷提高防災抗災水平。

 在嚴謹細緻的反覆核實後,北京市公佈的遇難人員情況完整、詳細、準確,首度向社會公示了遇難者的身份、性別、年齡、戶籍所在地、發現地點分佈與死亡原因等。

 記者又採訪權威官員、學者,力圖探求「7.21」特大自然災害後的真相。在此次特大自然災害中,北京在城市預警、排水體系、應急救援、交通設施及市民防災意識等方面的確暴露出一些不足,值得各界反思,加以解決。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李茜婷 實習記者 田一涵 北京報道

真相1.遇難者人數之謎? 66名死者確認身份

 從最初的10人,到翌日公佈的37人,北京「7.21」特大暴雨造成的遇難者人數一直牽動人心。潘安君昨日表示,截至7月26日,北京區域內共發現77具遇難者遺體,其中66名遇難者身份已經確認,11名遇難者身份仍在確認中。在已確認身份的66名遇難者中,包括在搶險救援中因公殉職的5人。

溺斃者最多 5人因公殉職

 在向社會公佈情況時,北京市詳細說明了此次遇難者的具體致亡原因。潘安君指出,除因公殉職以外的61名遇難者中,男性36人,女性25人。其致亡原因分佈為:溺水46人;觸電5人;房屋倒塌3人,泥石流2人;創傷性休克2人;高空墜物2人;雷擊1人。

 關於61名遇難者遺體發現的地區分佈,他又表示,五環路以內的遇難者為6人,其中核心城區1人,其餘均集中在遠郊鄉鎮,特別是山區。

 對於在此時公佈遇難者人數的疑問,潘安君表示,由於暴雨引發山洪泥石流,給遇難者搜尋工作帶來極大困難。遇難者身份確認,也需要經過反覆調查、核實。他說,到目前為止,雖然對受災現場的搜尋工作基本完成,遇難者統計人數不會再有大的增加,但仍未放棄搜尋工作。截至目前,北京市未接到新的失蹤人員報告。

核實遇難人數有兩難度

 潘安君指出,在統計核實遇難者情況時,我們始終秉持實事求是的態度,但在工作中遇到不少難題:一是遇難者遺體搜尋難度大。由於此次受災面積較大,既有城市,也有農村,且郊區面積很大,受災地區又多在山區,加之泥石流、暴雨、山洪等災害的疊加影響,造成鄉村地區的死亡人數較多,直至25日晚又發現幾具遇難者遺體。二是遇難者遺體甄別難度大。河北省也是此次受災地區之一,很多遺體隨泥石流、山洪流至北京,給整體的遺體辨別工作增加了難度。目前,仍有11名遇難者身份正通過DNA鑒定等方式在確認中。

真相2.預報預警不力? 24小時內連發6次預警

 在一場造成北京116億經濟損失的特大自然災害中,城市的監測預警系統所發揮的作用如何?是否尚有提升空間呢?潘安君指出,這是北京市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遭遇的最大一場暴雨災害。當日,獲悉暴雨天氣超出預期後,氣象局與防汛抗旱指揮部共計發佈了6次暴雨預警與汛情戒備預警(配表)。

 北京市氣象台總工程師、首席播報員孫繼松表示,21日全市範圍的降水是大暴雨程度,與預報相差一個量級。北京發生全市性的大暴雨以上天氣過程在歷史上是極其罕見的,北京市氣象台提前24小時預報大暴雨的情況在歷史上也是非常少見的。

統一預警提高應變

 而經過此次特大自然災害的洗禮後,這座城市的應變力正進一步提高。25日下午,北京市民紛紛接到市防汛辦暴雨提示的短信,提示市民合理安排出行的路線和時間,注意防範山洪、泥石流等災害。這是北京氣象部門和三大電信運營商合作向全市範圍內發送的預警短信。

 丁德平指出,「7.21」特大自然災害發生後,氣象部門已和三大運營商制定了預警短信發佈預案,今後對應不同等級的極端天氣,將設置不同範圍、等級的發佈標準。

「7.21」期間北京發佈預警一覽表

時間    內容

9時30分 氣象局發佈暴雨藍色預警

9時35分 防汛抗旱指揮部向全市發佈汛情戒備預警

11時 防汛抗旱指揮部向房山、門頭溝、大興等發佈汛情藍色預警

15時50分 防汛抗旱指揮部將汛情預警提升為黃色,要求啟動汛情III級應急響應

18時30分 氣象局發佈暴雨橙色預警

19點 防汛抗旱指揮部發佈汛情橙色預警,要求啟動汛情II級響應

香港文匯報記者何凡 製表

真相3.排水難題未解? 管渠將依雨強度分區設計

 城市排水管網建設的嚴重滯後是中國城市的通病。事實上,就在「7.21」特大暴雨來臨之前,北京90座下凹式立交橋都建立了排水預案,可是城區平均降雨高達225毫米,形成多處內澇也就不足為奇。北京市排水集團總經理陳明表示,這些下凹式立交橋只能靠雨水泵站抽水,根本解決問題的關鍵在於全市整體系統的規劃。據透露,北京已完成《城市雨水系統規劃設計暴雨徑流計算標準》徵求意見稿。其中,雨水管渠的新標準,將首次採用分區暴雨強度公式設計。

 潘安君表示,北京電力、供水、路網、地鐵、排水等城市基礎設施,都在這場大雨中經受了嚴峻考驗。對於北京此次在短時間經受內澇,他認為,不同時期的城市建設,要遵循不同的建設標準。北京的河網與排水設施在建造時都有一定的設計標準。

 他指出,標準都是根據「經濟可行,科學合理」的原則進行的,但這場大雨遠遠超出了設計標準。北京市城市建設的總體標準在國內處在領先位置,但與發達國家的世界級城市存在一定差距。北京在建設世界城市的進程中,將不斷提高建設標準,以滿足氣候變化的情況。

真相4.應急救援不力? 郊區基建薄弱破壞力疊加

 在大多數人眼中,北京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都,一座高速發展的現代化城市,亦有一些鮮為人知之處,比如北京是由1,040平方公里的中心城區,1,500平方公里的郊區及1萬餘平方公里的山區組成。此次「7.21」特大自然災害,對中心城區的影響在24小時內就基本消除,但對一些基礎設施相對薄弱的農村地區卻造成了較大影響。

 房山區在此次暴雨中受災最為嚴重。據初步統計,此次災害造成房山區經濟損失61億元人民幣。房山區區長祁紅在前線指揮救援時,看見有民眾吞沒在無情的洪水裡,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他強忍住滿眼的淚水說:「作為區長,我對不起大家。」

 而據房山區委常委、常務副區長李江介紹,21日當晚,房山局部地區降雨量近500年一遇,最大雨量點達541毫米。雨災發生後,位於京郊西南方向的房山區因雨量過大、地形複雜爆發了山洪和泥石流。次生災害的引發,使得大雨的破壞力產生疊加影響,對該區的基礎設施造成嚴重破壞。

 李江稱,房山區有一半面積都是山區和丘陵地帶,雖然搶險救援工作在第一時間就已展開,但仍然暴露出房山的排水系統比較薄弱。另外,雨水收集系統亦需進一步加大和提升。

真相5.高速路排水不及時? 驟降大暴雨 兩河交匯突缺堤

 作為連接北京與港澳的交通大動脈,京港澳高速公路在21日晚深受大暴雨影響。南崗窪路段發生嚴重積水的路段長度達到900米,積水約20萬方,平均水深4米,最深處達6米,致使雙向車輛無法通行。當時發生200多名民眾受困、上百輛汽車被淹的險情。外界有聲音稱為何原本平坦通暢的高速路,在一夜間會變成面積為幾十公頃的險河?難道是因為設計指標不達標?

 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曉松向記者表示,暴雨當晚,南崗窪路段降雨量達到255毫米。南崗窪地勢較低,又處在兩河交匯處,暴雨令河水水位急劇上漲。正當被困在此路段的民眾展開互救時,高速路一側突然缺堤,兩條河流傾瀉而下,瞬間水量大增,導致高速路大面積的積水。北京市政府副秘書長周正宇也指出,自上世紀90年代初建成通車後,京港澳高速路亦運行20年,期間並未出現大問題。由此可見,設計與排水系統完全達標。不過,因雨勢過大,公路兩側堤防缺口,進一步加重了災情。

 李曉松說,「幾乎所有城市的橋下都有排水井,都配有泵站。但由於雨勢非常猛烈,地勢低窪,積水水位過高,該路段的泵站房於21日晚23點左右被水淹沒,無法正常工作。」

相關新聞
北京「7.21」特大雨災遇難者達77人 (2012-07-27) (圖)
特稿:信息及時發佈 聚民心闖難關 (2012-07-27) (圖)
老城喚春天 保育歷史建築迫在眉睫 (2012-07-26) (圖)
文物不可動 古樓應活化 (2012-07-26) (圖)
千已批項目 分三類處理 (2012-07-26) (圖)
文化要傳承 需體制保護 (2012-07-26) (圖)
摩天樓吞噬老古巷 學者:絕對可避免 (2012-07-26) (圖)
廣州近年被拆除老建築名錄: (2012-07-26)
嚴防仿真面具 堵塞反恐漏洞 (2012-07-23) (圖)
易容行騙 防不勝防 (2012-07-23) (圖)
人面識別系統 恐成「擺設品」 (2012-07-23) (圖)
避禁令:線上交流 線下交易 (2012-07-23) (圖)
工商部門應加強監管 (2012-07-23) (圖)
海外華媒嶺南采風 建言打造旅遊強省 (2012-07-20) (圖)
「從新連」攜手拓展高端休閒旅遊 (2012-07-20) (圖)
從化新豐連平 各有主打品牌 (2012-07-20) (圖)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訪問團成員名單 (2012-07-20) (圖)
丹霞山雲海 (2012-07-20) (圖)
連平萬畝桃園 (2012-07-20) (圖)
從化流溪河風光旖旎 (2012-07-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