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7月2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特稿:信息及時發佈 聚民心闖難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7-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在這場自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的暴雨災害中,北京精神成為戰勝災害的巨大力量,官民協力、搶險救災的感人事跡層出不窮,躍入人們視野。而面對外界關切,北京市政府本著開放、透明、審慎的態度,懷著對亡故者的哀悼與尊重,反覆核實信息,將一份完整、詳細、準確的遇難者名單呈現在世人面前。這份始於對生命價值的尊重與珍視,不僅預防和制止了流言的傳播,且將為北京救災善後工作提供眾志成城的輿論氛圍,進一步堅固北京精神彰顯不息的堤壩。

沉著有序應對自然災害

 信息發佈及時和透明化,是制止謠言的重要手段,是社會秩序的穩定器,更是危機應急機制成熟與否的關鍵標誌。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國家以24小時直播的方式,滾動報道災情和抗震救災的進展情況,表現了中國執政者的堅強自信與以人為本的理念,令全世界迅速了解災情和中國政府高效的抗災努力,成為樹立中國良好形象的一次成功案例。

 孟子曰,「禹思天下有溺者,由己溺之;稷思天下有饑者,由己饑之」。北京在此次遭遇「7.21」特大自然災害時的表現,亦實現了高度統一、沉著有序的整體應急: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和響應機制,成立「7.21」特大自然災害善後工作領導小組,組織協調各部門,有效調動各種資源,各級救援大軍馳援,為拯救更多的生命,為以最快的速度恢復交通,為妥善安置受災群眾生活,克服困難,甚至不惜犧牲生命。

審慎核實查證傷亡人數

 危機應對,貴在神速。作為權威信息發佈者,政府自然要對傷亡人數的統計格外審慎,何況此次北京雨災遇難者信息的核實工作也存在複雜性。給死者最高的尊重,就是給生者最大的撫慰。災情信息的順暢傳遞,遇難人數的全面披露,令各界與災區民眾心心相連,共渡時艱,也將再次喚醒公眾防災減災的危機意識,進而提升整個國家的災害防禦水平。

 此次北京完整公示「7.21」雨災遇難者信息,雖是「千呼萬喚始出來」,卻是凝聚著無數工作人員大量核實查證的結晶,堪稱應對自然災害乃至公共事件信息公開的「範本」。一些人對傷亡人數的質疑,可以休矣!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凡

相關新聞
北京「7.21」特大雨災遇難者達77人 (2012-07-27) (圖)
特稿:信息及時發佈 聚民心闖難關 (2012-07-27) (圖)
老城喚春天 保育歷史建築迫在眉睫 (2012-07-26) (圖)
文物不可動 古樓應活化 (2012-07-26) (圖)
千已批項目 分三類處理 (2012-07-26) (圖)
文化要傳承 需體制保護 (2012-07-26) (圖)
摩天樓吞噬老古巷 學者:絕對可避免 (2012-07-26) (圖)
廣州近年被拆除老建築名錄: (2012-07-26)
嚴防仿真面具 堵塞反恐漏洞 (2012-07-23) (圖)
易容行騙 防不勝防 (2012-07-23) (圖)
人面識別系統 恐成「擺設品」 (2012-07-23) (圖)
避禁令:線上交流 線下交易 (2012-07-23) (圖)
工商部門應加強監管 (2012-07-23) (圖)
海外華媒嶺南采風 建言打造旅遊強省 (2012-07-20) (圖)
「從新連」攜手拓展高端休閒旅遊 (2012-07-20) (圖)
從化新豐連平 各有主打品牌 (2012-07-20) (圖)
海外華文媒體高層訪問團成員名單 (2012-07-20) (圖)
丹霞山雲海 (2012-07-20) (圖)
連平萬畝桃園 (2012-07-20) (圖)
從化流溪河風光旖旎 (2012-07-20)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