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左)指,不論遊行人數多少,政府都會聆聽意見,將就國民教育科成立一個有廣泛參與的委員會,吸納不同持分者的意見。右為教育局局長吳克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悠)有團體昨日發起遊行,要求港府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見另稿),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教育局局長吳克儉昨日重申,「洗腦」教育不可能在學校出現,因為編制的教材、教學方法都是以學校為本,由學校決定,但為釋家長疑慮,當局會成立一個有廣泛代表參與的委員會,就該科的3年開展期向教育局提供意見,進一步吸納不同持份者及家長的意見,以不斷優化課程。
林鄭月娥及吳克儉昨日傍晚舉行記者會,回應昨日下午由多個團隊發起的反國民教育遊行。林鄭月娥表示,香港是多元社會,重視包容、自由權利和核心價值,而是次遊行能做到和平、有秩序,而不論遊行人數多少,政府都會聆聽意見,並以實事求是的方法及態度跟進。
學校自選教材與教法
在回應有參與遊行的家長擔心該科的教材不夠客觀,又或出現所謂「洗腦式的教育」,林鄭月娥強調,德育及國民教育科的宗旨,是推動學生的全人發展,而有關的教材編制以至教學方法均由學校自決,不可能出現所謂的「洗腦」,希望社會人士對本港教育界、老師的專業尊重及信任。
吳克儉亦表示,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不是全新的課程,當中「活動及課程,已在德育的範疇推行了。」他重申,學校有3年開展期,當局不會強迫學校要在新學年推行該科。特區政府發言人則補充,政府會以循序漸進的方式,讓學校可按辦學團體的方針、校本及老師的準備程度,自行決定如何推行。
委員會組成職權待定
不過,為釋除部分家長的疑慮,林鄭月娥表示,她在與吳克儉商量後,同意政府應成立一個有廣泛代表參與的委員會,以吸納包括家長在內的不同持份者之意見,集思廣益,就國民教育科於3年開展期的推行向教育局反映意見,並期望委員有一定廣泛的代表性。而委員會的組成、職權範圍,則要留待吳克儉再研究,並相信新的委員會,會與現時的德育及國民教育科專責委員有互動。
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支持政府成立有廣泛代表參與的委員會,「3年開展期始終是預備階段,有助監察課程的推行過程」。他建議委員會應由教育專業界別主導,加入家長議會等代表性的組織。他認同應先試行國民教育科,「邊做邊改不一定是壞事,始終要開展後才可見到實際情況」。
廖亞全:有助釋除疑慮
津貼中學議會主席廖亞全亦指出,有需要成立新的委員會,為課程作出及時的監察外,更可為課程多作解釋,有助釋除各界的疑慮。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李偲嫣表示,若當局如期試行國民教育科,成立廣泛參與的委員會是最好的方法,委員會可評估開展期間學校使用的教材質素、收集意見展開討論、不斷就意見作相應的修改及監察推行過程。
不過,「國民教育家長關注組」發言人陳惜姿稱,「課程本身有問題」,成立委員會「只是小修小補」,故關注組不會派員加入委員會。「學民思潮」及教協代表亦聲言,不會加入委員會。教協副會長黃克廉更威脅稱,倘政府於9月3日開學日仍不撤回德育及國民教育科,他們會考慮發起罷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