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信息中心預測部主任范劍平表示,7月CPl漲幅回落至1.8%,只是物價漲幅回落,是在去年高物價基礎上仍上漲1.8%,並不是物價下降,不能據此判斷中國進入低價格時代。物價和房價水平仍很高,價格水平相比居民收入水平並不便宜。
范劍平指出,國際上糧價今年上漲50%以上,國內糧食收購價在回升,物價穩定的基礎不穩固,年末可能漲幅會回升。因此貨幣政策鬆動的空間不大。
房價反彈掣肘政策推行
北京領先國際首席經濟學家董先安更認為,CPI下半年反彈概率較高,因此三季度政策難以較二季度更放鬆。他預計,綜合近期海外流動性釋放、異常天氣與災害、下半年肉價回升、能源價格等風險因素,下半年CPI環比、同比將先後進入回升倒計時。去年底以來,CPI環比並未延續下行趨勢,下半年反彈概率較高。
董先安認為,二季度政府投資、信貸和利率政策已有所微調,此時若防通縮過度可能引發新一輪CPI、PPI環比、同比急升,過猶不及,重蹈2010年底覆轍。三季度政策難以較二季度更放鬆,否則可能付出超調代價,提升市場信心的要點需要重歸改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也提出,二季度以來房地產銷售回暖和部分地區房價的反彈,對貨幣政策放鬆構成掣肘。
降存備金率屬必要之舉
不過經濟學家普遍認為,當前存在進一步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必要。摩根大通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朱海斌認為,雖然7月央行未如預期降準,而是通過公開市場操作的方式來向市場「輸血」,是因為政策寬鬆基調雖已確定,但並不願意讓政策顯得過於「激進」。鑒於6月和7月連續兩次降息,央行在7月暫時放緩步伐。不過,考慮到經常項目順差下降、人民幣單邊升值預期已經出現扭轉,外匯流入速度放緩的趨勢短期內很難發生變化,在此種情境下,調低存款準備金率仍是必要之舉。
朱海濱指出,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對流動性釋放的鎖定時間較短,即使頻繁操作,市場也認為寬鬆信號並不強烈。「如果今年外匯佔款下來很快,銀行要維持M2的穩定增長,那調低兩次到三次的存款準備金率是必需的。這是中性略偏鬆的概念,並不完全是貨幣政策寬鬆的表現。」分析人士指出,市場對下半年政策寬鬆仍存在較為強烈的預期,而多數的預測集中於兩次到三次降準和一次降息。市場判斷的降準時點,則主要集中於7月宏觀數據公布前後。 ■香港文匯報記者 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