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中)、上交所總經理張育軍(左)、深交所總經理宋麗萍今年6月簽約合作。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周紹基)港、深、滬交易所去年在中央「祝福」下,宣告籌組合資公司,為內地與本港股市走向融合奠下重要基石。三間交易所合作,長遠有利兩地投資產品及股票互掛,促進兩地資金互通。港交所今年7月在與滬深交易所組合資的簽署協議儀式後表示,三所將共同研發新的跨境指數及相關交易產品,期望指數可於本年底出台,明年推出相關期貨及期權產品,並且以人民幣買賣及計價。
助拓港人幣股票巿場
三所合資公司成立後,未來主要工作為發展跨境指數,指數由在三所上巿的大型內地股組成,並另編制以跨滬深巿場的A股指數及港股指數。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早前表示,指數最快可於本年內面世,相關期貨及期權產品,例如ETF、窩輪及牛熊證等,則需待明年才推出。有關產品或以雙幣形式推出,或單以港元或人民幣計價,以提振本地人民幣股票巿場。
此外,港交所在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後,會尋求與上海期交所合作,甚至成立合資公司,以及倉庫互換等。港交所表示,LME結算所與籌組中的場外交易(OTC)結算所,以及股票、期貨、期權結算系統結合後,相信在此基礎上,可再與中國證券登記、中國國債登記結算、上海清算所及中國期貨保證金監管中心等內地機構聯通。
冀部分滬債在港結算
另外,港交所亦期望可將部分上海債券拿到本港結算,並且讓更多的人民幣國債於港交所掛牌。事實上,財政部在09年開始,年年來港發人民幣債,今年230億元人民幣的金額創新高,當中55億元人民幣為零售部分,且都在港交所上市,港府亦成功爭取內地常規化來港發行國債,有助推動本港債市的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