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8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法國歷史的反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08-20]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法國大革命時期共和派處決國王

 回溯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歷史,讚譽者有之,批判者有之。在這場劃時代的變革中,也同樣存在著所謂「逆潮流而動」的不合時宜的人。比如,當大革命如火如荼地進行時,旺代地區的農民喊出了「我們怎能沒有國王」的口號。國王意味著甚麼呢?在當時的法國農民眼中,國王,是精神的寄托與象徵,是法國文化的傳承,是歷史符號的寄托,更是信仰人格化的表現。

共和的反諷

 無疑,任何試圖摧毀國王權力的變革,都會被農民們視為是歷史的倒退,無論在情感上還是道德倫理上,都顯得反叛而不可饒恕。因此,巴黎的革命,並沒有給他們帶來心靈的洗禮,相反,他們拿起了武器,與推翻帝制的革命軍進行了殊死搏鬥。

 此刻,共和派所主張的自由、平等與博愛,全然不再適用於這些「落後於時代」的農民。對國王的擁護,就是對共和的背叛,故鎮壓是殘酷而血腥的。在共和與自由的名義下,革命軍瘋狂殺戮支持國王的法國農民,弄得人心惶惶,一片恐怖。

啟蒙的失落

 這種共和主義的「悖論」,曾引起法國知識分子的警惕。在雨果的小說《九三年》中,提出了一個著名的論斷——在絕對正確的革命之上,還有著絕對正確的人道主義。這一觀點,在疾風暴雨的社會洪流中,並不引人注目。但是,當最為激進的羅伯斯庇爾掌握政權、利用共和制的機器大肆殺戮政敵與民眾時,人們才忽然意識到法國的歷史陷入了循環的漩渦。為何一場為著追求自由與民主的革命,最後成為了同胞間的無情殺戮、以至於在1814年波旁王朝復辟時,人們是滿心歡喜地迎接國王的到來,彷彿劫後餘生一般?毫無疑問,這是啟蒙思想普及的缺失。進步與保守只是精英之間的爭論,但是並沒有成為一般民眾進行利益選擇的考量,因此,儘管少數的知識精英或是貴族階層接受了新事物的熏陶,但是,傳統社會結構下的一般民眾,仍然生活在舊有的思維框架中。所以,當時代發生巨大的改變時,這些與新思潮格格不入的人,會站起來進行全面的抵抗,以求捍衛傳統的價值與道統。法國大革命後,這個國家的歷史一直處在動蕩之中,但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大眾階層開始慢慢接受了啟蒙的價值觀。到了1894年,當法國陸軍試圖以猶太裔軍官德雷福斯作為替罪羊而承擔叛國的責任時,遭到了包括左拉在內的社會各階層的反對。在這場民族派與自由派的對決中,自由派最終以人性和正義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從那以後,法國才真正進入了完全意義上的民權時代。

 可見,啟蒙,是一個歷史的潮流,也是必然而無法迴避的歷史課題。若缺乏了啟蒙的奠基,任何社會變革或是歷史轉型,都會成為不完整的音符演繹。如今,「五四」的符號,已經成為了一個神聖而不可動搖的象徵,但是,探求在上世紀二十年代時,中國知識分子心中的理想國藍圖,則五四的意境與價值的發掘,仍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對五四的認識,見證了中國歷史的變遷,也可印證每一個中國人對自身利益與國家前途思考的轉變。 ■文:徐全

相關新聞
「五四」的另一端:啟蒙意境的追尋 (2012-08-20) (圖)
法國歷史的反思 (2012-08-20) (圖)
五四時期的集會 (2012-08-20) (圖)
五四時期商人罷市 (2012-08-20) (圖)
胡適雕像 (2012-08-20) (圖)
《新青年》 (2012-08-20) (圖)
羅伯斯庇爾 (2012-08-20) (圖)
雕刻時光 長沙文化融和今昔 (2012-08-13) (圖)
譚家坡1號龍窯 (2012-08-13) (圖)
手機動漫作品 (2012-08-13) (圖)
會見 (2012-08-13) (圖)
長沙窯 (2012-08-13) (圖)
「國學熱」探析 (2012-08-09) (圖)
以國民教育推動國學發展 (2012-08-09) (圖)
錦繡之旅 體味江南煙雨情 (2012-08-06) (圖)
咸亨酒店 (2012-08-06) (圖)
平江客棧的房間外景 (2012-08-06) (圖)
牌坊群 (2012-08-06) (圖)
西遞行館 (2012-08-06) (圖)
拙政園 (2012-08-06)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