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登月第一人岩士唐去世,美、蘇競相挺進太空的年代,似乎終於劃上句號。蘇聯解體後,全球一度只剩美國仍在唱「探索宇宙」這齣獨腳戲,不過,近期先有中國「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完成首次手動交會對接,後有美國「好奇號」登陸火星,中美間大有醞釀新一輪「太空競賽」之勢。
遠在美國首次登月的1960年代,航天科技發展本來就與美蘇競賽密不可分。倘若冷戰從未爆發,人類登月史隨時改寫。去年解封的美國前總統肯尼迪錄音就揭露,他在1962年曾以「政治因素」為由,迫令太空總署(NASA)將「派人登月」列為首要目標,直言「激烈競賽難免」。
所以說,航天科技不過是「軍備競賽」的糖衣。剛躋身航天大國之列的中國,計劃在2020年前派人登月,即使成功,亦較美國慢了43年。然而,有人認為中國起步雖慢,卻未必不能超越美國。可以想像,在中國追趕下,美國為保「航天界老大哥」的地位,或會再次發力,掀動新一輪競賽。
只是,航天科技向來是燒錢玩意,美國近年極力推動私企參與,反映華府有意為航天發展轉型,以免後勁不繼。雖然奧巴馬因大削NASA經費招致抨擊,但前車可鑑,發展航天科技的目的從來就不單純,其背後糾纏無數政治及軍事考量,因此,美國絕不會將航天領導地位拱手他人。 ■林嘉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