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內地8月CPI雖料回升,但工業增加值、投資、出口等指標仍延續弱勢,多個學者對總體形勢不樂觀。圖為吉利汽車生產基地,一名工人正進行汽車組裝。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海巖 北京報道)在8月製造業PMI跌破榮枯線後,多數經濟學家預計,即將於本周日出爐的8月其他經濟數據亦仍將低迷,受極端天氣和國際糧價上升的影響,8月CPI同比漲幅在連續下降後,將轉而上升至2%以上,而工業增加值、投資、出口等主要指標仍延續7月弱勢,預示三季度中國經濟可能仍在尋找底部,總體形勢不樂觀。國際機構近日亦密集下調今年中國GDP增長預期,預測值已普遍降至接近年初政府設定的7.5%的目標附近。
國家統計局定於本周日(9日)發佈8月主要經濟數據。綜合20家金融、研究機構的經濟學家預測報告顯示,經濟學家對8月CPI漲幅的預測值集中於1.8%-2.3%的較小區間,預測均值為2%,表明市場對CPI同比漲幅停止回落並可能反彈的預期基本一致;同時,預計8月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繼續下降,降幅從7月的2.9%擴大到3.2%。
穩增長乏力 市場觀望
另外,機構對8月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預測均值為9.1%,較7月回落0.1個百分點;前8月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預測均值為20.3%,較7月回落0.1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預測均值為13.2%,保持平穩。
出口預計依然疲弱。機構對8月中國出口增速的預測均值為2.6%,較7月加快1.6個百分點,但仍為非常低速的個位數增長。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從七八月內地經濟表現來看,由於穩增長政策沒有繼續加力,市場謹慎觀望情緒濃厚,經濟仍可能維持低位徘徊態勢。國內外需求同步放緩仍是經濟弱勢的主要原因。
隨著中國經濟表現持續疲軟,能否在三季度見底變得更加不確定,國際金融投資機構近日亦密集下調今年中國經濟增速預測。
瑞銀7日發佈報告,將今明兩年內地GDP增速預測分別從8%和8.3%,大幅下調至7.5%和7.8%;將今年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速預測分別從8%和8.1%下調至7.3%和7%。
瑞銀中國首席經濟學家汪濤認為,近幾個月,中國出口增長放緩,穩增長政策無論是執行力度還是推進速度都不如預期,工業企業繼續去庫存,實體經濟活動保持疲弱。一些政策效果可能延遲到明年體現出來。
內外需放緩 經濟疲軟
但她預計,實體經濟活動將在穩增長政策(儘管時間推遲且力度較小)和房地產建設活動企穩的帶動下,於今年四季度環比溫和復甦。雖然結構問題和人口老齡化可能使中國經濟中長期潛在增速放緩,但隨著穩增長政策生效以及去庫存結束,經濟活動將實現周期性反彈。
此外,高盛高華也將中國今年經濟增速預期由7.9%下調至7.6%,並將明年經濟增速預期由8.5%下調至8%。巴克萊近日也表示,此前所作的中國今年GDP全年增長7.9%以及明年增長8.4%的預測,存在下行風險,並將在即將發佈的8月數據公佈後作相應調整。美銀美林亦將中國今年GDP增速預期由原先的8%調降至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