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林奮強指「港人港地」有助降低地價。黃嘉銘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黃嘉銘)市場對政府的「港人港地」新政成效存疑,但有特區班子成員則認為政策是一個新開始。行政會議成員林奮強認為,「港人港地」可有助降低地價,從而令樓價下調,有助部分市民置業。同時,他指出,目前僅有10%的住宅為境外人士,實情未必是內地投資者搶貴香港樓價。但他強調香港在硬件上,包括住宅有很多不足之處,實在有必要全方位作出改善,否則商機將流失至其他地區如新加坡。
連推多項房策 非草率決定
林奮強昨表示,新政府工作效率高、反應快,在短短一個多星期已先後有多項有關住屋需求的政策出台,並強調每一項施政都不是草率的決定。他指出,現時香港人心理上對內地人搶高樓價覺得有壓力,作為一個「急市民所急」的政府,推出「港人港地」是正確的。他認為,回歸15年來,香港沒有將最重要的住屋議題列入正式的研究方案,令現時看似內地人搶貴香港樓價。
冀工廈周邊居民支持改裝
對昨公佈兩幅啟德發展區的供應,林奮強沒有正面回應的是否過少,但認為這是一個新開始,相信未來政府仍會推出和民生息息相關之政策。對於政府修例,容許改裝工廈作小型單位或宿舍出租,林奮強認為,這可增加住宅的供應量,並希望工廈周邊的居民不要反對,要為下一代的住屋問題預留打算,現時香港面對的困難乃缺乏硬件,包括住宅、醫院、酒店及商廈等。
林奮強續指,近6年香港已大幅落後鄰近地區新加坡。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用了6年時間成功興建商廈群,足足有香港的5個維園般大,並且在短時間內完成其他配套,現時商廈群的總樓面面積已超越中環,大大提升了國際競爭力。反之,香港在這方面顯得有力無心,西九建設至今仍然未完成,大大削弱香港競爭力,未來政府需在各方面硬件提升香港在亞洲地區的地位,否則商機會不斷流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