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老婆婆在震後重建的新居屋頂收拾玉米粒。資料圖片
——城鄉脫胎換骨 基建大幅改善
「沒有哪一次巨大的歷史災難,不是以歷史的進步為補償。」經歷了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的四川,演繹了從災難中奮起的一幕幕恢弘的、史詩性劇目—災區經濟社會實現跨越發展,全面超越震前水平,城鄉面貌脫胎換骨、整體提升,基本實現「家家有住房、戶戶有就業、人人有保障、設施有提高、經濟有發展、生態有改善」。 ■香港文匯報記者 況璃
四年前,來到四川災區只有一個感受:震撼!因為廢墟遍地、滿目瘡痍;四年後,來到災區也只有一個感受:震撼!因為脫胎換骨、奇跡重現——四川納入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的29,692個項目完工99%,納入省重建規劃的13,647個項目基本完成。2012年2月24日,四川省在京宣佈:災後恢復重建勝利完成,這是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持下完成的,見證了四川人民從悲壯走向豪邁的不凡歷程,兌現了「再還人間一個錦繡巴蜀」的莊嚴承諾。
基建產業民生三跨越
重建後的災區,主要經濟指標全面超過震前水平,可持續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實現了「三個根本性跨越」:基礎設施條件實現了根本性跨越,產業發展實現了再生性跨越,經濟建設和民生事業實現了整體性跨越。
城鄉整體佈局優化,民生事業提升。540多萬戶、1,200多萬人的城鄉住房優先建成,高標準、高質量重建和修復了8,283所各類學校和2,292個醫療衛生機構,新建一批社會福利院、社區服務中心、文化中心等設施,功能完善,佈局合理。新村落融入田園風光,突出民族特色;城鎮拔地而起,遭受重創的38個城鎮重建一新。
基礎設施明顯改善,規劃建成一批交通、水利、能源、通信等重大項目,災區6條高速公路全部開建,幹線公路5,600多公里、農村公路3.3萬多公里已告建成。
產業發展實現重大突破,恢復和新建一批產業園區、產業集中發展區,引進一批重大產業項目和優勢企業,建成一批特色農產品生產基地,旅遊業成為災區發展新亮點。2011年,四川39個極重和重災縣(市、區)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358元,增長21.4%。
物質精神家園同步建
四川還創新重建理念和工作方式,破解了包括資金在內的重建難題。整個重建投入1.7萬億元,國家重建基金、對口支援、港澳援助、社會捐贈、特殊黨費等落實資金3,400多億元,地方再通過招商引資、銀行貸款、整合財政資金、群眾和企業自籌等方式,解決1.3萬多億元的資金缺口。
四川不僅重建了一個物質家園,更是重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精神家園。四川人有理由自豪:災後恢復重建,是民生優先與整體推進相協調的和諧型重建,是功能恢復與跨越提升相統一的發展型重建,是質量安全與廉潔高效相兼顧的陽光型重建,是自力更生與對口支援相銜接的合力型重建,是政府主導與市場運作相促進的開放型重建,是精神家園與物質家園相同步的人文型重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