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2年10月1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讚香江科技發展 冀兩地加強合作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0-1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曹健林與出席「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的成員於會前合照。 資料圖片

特區政府重科技 回歸前後大不同

 記者:曹部長曾多次牽頭召開內地與香港科技合作委員會會議,全力促成兩地科技合作交流發展。回歸15年來,您個人對兩地科技界交流合作感受最深刻的是什麼?

 曹健林:近年來,我在內地與香港有科技合作委員會中擔任內地方面的主席,的確有很多感受。最深刻的是,香港近年來科技發展的巨大進步。在港英時期,香港的科技並不領先。香港回歸之前,我在中科院工作,感覺到當時香港的科技基礎比較薄弱。

 回歸之後,特區政府非常重視科技,拿出優惠待遇吸引大批全球頂尖的優秀人才。這是特區政府選擇的最便捷、快速的科技發展方式。

內地凝聚力漸強 港人積極性高漲

 記者:從您的親身經歷來講,您覺得兩地科技合作近年來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曹健林:感受到的最大變化是,香港科學家參與祖國科技發展和經濟社會進步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坦白講,2000年以前,香港科學界與內地合作的積極性並不高。那時候,內地科研項目資金少,實驗裝備也不好,而且那時候內地具有國際視野和留學經歷的人也不多,兩地溝通並不順暢。

 內地自2000年以來,R&D(研究與試驗性發展)投入以年均20%的速度增加。很多企業也抓住高速發展期,持續加大對科研的投入,這讓內地科學家有機會參與很多重大科研項目。目前,內地科研能力大幅提高,重點高校和國家級研究機構的實驗設備,已達到國際一流水平。

 我有過做科學家的經歷,親身體會到,做自然科學和基礎科學研究雖然應該授課,但不能長期脫離科研和做實事的主戰場。相信如今一些香港科學家看到內地的重點項目,會非常願意參與,這不僅可以更新他們的知識技術,也能將這些新技術教授給更多香港人才。

國際化優勢依舊 倡一道科技創新

 記者:目前,香港正面臨著經濟轉型,而科技創新被普遍認為是香港轉型的關鍵。您能否以一名科學家的視角分析,給香港的科技創新提出一些建議?

 曹健林:香港最大的優勢是國際化。雖然,內地近年來發展很快,但香港國際化的優勢依然存在。我對香港科技創新的建議是,要跟內地同行更緊密的結合,共同參與國家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在這種參與過程中,香港科技創新應該和內地一道,樹雄心、立壯志、幹大事。

相關新聞
中國7軍艦 最貼釣島穿行 (圖)
美副卿抵京籲中日對話
關注下月美日奪島軍演 中方隨時「回敬」 (圖)
專家解讀:中國艦隊抄美日後路
7艘中國軍艦技術指標
專訪中國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科技新政納港才 國家提供大舞台 (圖)
國家「千人計劃」 挖掘新軍人 (圖)
讚香江科技發展 冀兩地加強合作 (圖)
大工程供平台 成果造福民生 (圖)
曹健林簡歷 (圖)
十八大前瞻:十八大安保 力求萬無一失
海外看十八大:中國經濟崩潰只是西方想像?
番禺三鎮將劃入南沙新區 研設免稅購物區 (圖)
韓海警暴力執法 射殺一名中國漁民
中朝博覽500朝商罕有與會
國新辦推動部際外宣合作 (圖)
吳邦國賈慶林弔唁西哈努克 (圖)
「西三線」開工 民資首參與
合蚌高鐵通車 合肥4小時抵京 (圖)
強冷侵全國 多地降溫逾10度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