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圖書大廈專設「喜迎黨的十八大」政治讀物專櫃。 實習記者王微妹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何凡、實習記者 王微妹 北京報道)十八大召開進入倒計時,目前北京街頭隨處可見「以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字樣的標語。內地從官方到民間掀起新一輪濃厚、熱烈的輿論氛圍,折射出社會對十八大的期待。
最新一期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集中刊出了中聯部部長王家瑞、外交部長楊潔篪、商務部長陳德銘、台辦主任王毅等高官的署名文章,梳理盤點外交、商務、對台等工作的實踐成就和理論創新,提煉十六大以來胡溫領導集體的戰略思想。《人民日報》推出的「迎接十八大特刊」,也由以地方各省為單位總結十年成就,轉為行業性回顧。
創新外宣形式 注重深入淺出
而國務院新聞辦首次聯合11部委推出「聚焦中國之科學發展」外宣品,展現十六大以來的十年間,中國堅持科學發展觀,在經濟、司法、教育、環保、交通、住房、民族、扶貧等各領域取得的輝煌成就。作為參與上述外宣品籌劃工作的部委代表,衛生部副部長陳嘯宏表示,國新辦創新外宣形式,11個合作部委也積極籌劃組織,由部門相關領導出任顧委,確保內容深入淺出、重點突出。「這些外宣品不僅是對中國民生領域社會發展的系統總結,是中國國情、社情、民情的客觀表現,而且有利於國際社會更加全面、準確地認識和了解當代中國。」
在民間層面,北京各大書店以「弘揚主旋律,喜迎十八大」為主題,集中推出反映黨情國情、建設成就的書籍。書架上,有史料詳實、集納十六大以來治國理政成就的 《十年輝煌》等紀實類書籍,也有關注回應社會焦點的《反腐倡廉10個熱點問題》等理論類著作,還有《黨代會現場:99個歷史深處的細節》等指南類書籍。王府井書店工作人員說:「自國慶以來,這類書籍受到熱烈追捧,院校和機關團體來問詢、訂購的很多,銷量已漸入佳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