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有調查指香港人均欠卡數高達76,790港元。資料圖片
涉及「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的試題經常問及青少年消費價值觀,並且圍繞心態、原因及解決方法三大主題。
追潮流 先使未來錢
考生回答有關消費現象的問題時,宜在每段開首點出關鍵詞,再詳細解釋現象細節。如青少年的消費目的反映「物質主義」、「享樂主義」,透過消費去獲取即時滿足感。其次,消費類型屬「炫耀性消費」,為追隨潮流而購買最新產品。第三,消費方式有「先使未來錢」的傾向,使用信用卡、分期付款等付款。
人有我有易埋堆
當要解釋價值觀成因時,考生可從3方面出發。個人方面,根據心理學家艾力遜的「人生八階」,青少年處於成長迷亂階段,他們會透過購買產品去確立身份,並建立自尊。朋輩方面,與朋友擁有共同的產品有助他們建立歸屬感和認同感,而且朋友是青少年的「重要他人」,受到從眾行為影響,青少年會跟隨大眾潮流而盲目購物。家庭方面,香港有很多雙職家庭,父母會給予子女足夠的零用錢,但對他們的理財教育不足,導致青少年缺乏自我管理,逐漸形成過度消費行為。
一人演多角 提建議
最後,若題目探討不良社會問題,或會要求同學代入政府、學校、家長的角色,提出解決方案。同學要留意各種角色的特點,如政府擁有較多資金,可建議廣告宣傳或大型活動;家長是青少年的榜樣,要以身作則或加強家庭教育等。羅列建議後,要解釋它們如何有助青少年建立正確消費價值觀,如量入為出、財政管理、建立儲蓄習慣等。 ■劉穎珊 首屆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香港中文大學中國語言及文學系一年級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