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深陷債務危機、美國面臨「財政懸崖」、中國經濟可能放緩,均令全球經濟腥風血雨,但出乎意料的是,本年全球股市表現卻是5年來最佳。另外,國際清算銀行(BIS)發表報告,指出金融業並非推動經濟增長的不二法門,批評發達經濟體的金融服務業膨脹得「過重甚至癡肥」。
萊斯銀行研究39個國家的股市走勢,發現截至9月,當中82%在過去一年整體表現向上,比例較去年高10倍,亦是5年來最高。全球股市升勢主要由發展迅速的新興經濟帶動,以去年受水災摧殘的泰國表現最強勁,其次是上升35%的丹麥及34%的菲律賓。研究指,因部分地區股市在去年急挫,造就上升空間。
股市下跌最多的是斯洛伐克,受政府厲行緊縮政策影響,當地股市一年內跌15%,其次是跌12%的中國及跌10%的西班牙。
金融業發展過盛 專家警告有害
即使經歷金融海嘯,不少國家或地區仍將金融業作為經濟核心產業,但BIS經濟學家切凱蒂及哈魯比研究21個國家後,認為國家的金融業發展至特定水平後,對經濟只會弊多於利,甚至拉低經濟產出,推翻「發展金融有利增長」的鐵律。
研究警告,金融業發展過盛,將搶佔其他行業的人力、建築及設備等資源,指發達經濟體正深受其害。他們比喻,金融業過盛就像吃得太飽的人,不但享受不到食物的好處,繼續進食更有損健康。
超最大增長點 恐拖低經濟產出
兩位經濟學家認為,當金融從業員佔整體受僱人數比率超過3.5%時,繼續發展金融將有機會拉低經濟產出。當比率超過3.9%、即「最大增長點」(growth-maximising point)時,對經濟更肯定弊多於利。
以比率為達5.5%的加拿大為例,若能回落至3.9%,勞工人均國內生產總值(GDP)將增加1.3個百分點。在愛爾蘭及西班牙,金融從業員比率在2005年後以年均4.1%及1.4%上升,切凱蒂及哈魯比認為,若情況持續,兩國經濟產出將分別減少1.4%及0.6%。 ■CNBC/法新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