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收藏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凝脂美玉 溫潤人心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伯納德.桑利(Bernard Sunley)

——歐洲的中國玉器

 英國人伯納德.桑利(Bernard Sunley)收藏了一對玉鴛鴦,其中一隻身上刻有各種花卉,鴛鴦回頭銜有一隻如意,底部腳蹼雕刻得細緻入微;另一隻鴛鴦身邊緊挨著一隻小鴛鴦,母子情深。自古以來,鴛鴦在中國都代表著美好忠貞的愛情,這似乎也是桑利夫婦愛情的真實寫照。 ■文:記者 張夢薇 圖:受訪者提供

 伯納德.桑利(1910∼1964)是一位玉器收藏家。他出身於英國的中產階級家庭,年輕的時候白手起家。在上世紀30年代末,擁有並經營多家房地產與土木工程的公司。1939至1945年,他成為一名政府承包者,建造了100多個專為轟炸機與戰鬥機起降的機場,這些機場屬於當時英國最大的公共工程之一。1940年,桑利與約翰.布萊克伍德(John Blackwood)和尼爾.霍奇(Niall Hodge)合夥,獲得了從美國進口土方工程設備的特權,至「二戰」結束前,他在自己經營的領域已頗具壟斷地位,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土方工程設備批發商。

 卡羅爾.邁克爾森(Carol Michael-son)曾是英國東方陶瓷學會會長,他對桑利夫婦及他們的玉器收藏有所研究,他說:「桑利先生非常崇尚個人主義,慷慨而又坦誠,精力充沛。他在很多方面與眾不同,善於游說,對他人有控制力,但是卻不乏個人魅力,有遠見。他的妻子瑪麗(Mary)盡其所能幫助丈夫,又能恰如其分地在事業與家庭間找到一個平衡點。」

乾隆愛玉 和田揚名

 上世紀20年代,桑利夫婦結婚不久,開始對中國玉器表現出濃厚的興趣。他們從一批私人藏家釋出的早期藏品中收集到了一部分玉器,如:R.C.Bruce,Sir John Buchanan-Jardine,George de Menasce,Oscar Raphael等。邁克爾森說,看過桑利先生的藏品後,會發現他對玉材的挑選有良好的眼光。

 桑利夫婦主要收藏的是18世紀(1701∼1800)的玉器。中國玉器到了清代,尤其到了乾隆時期,數量和質量都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清代玉器的產地是新疆和田,明代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凡玉,貴重用者,盡出于闐,蔥嶺。」于闐,又稱和闐,就是今天的新疆和田。蔥嶺,指崑崙山的一部分。宋應星認為,這兩個地方的玉料是最好的。乾隆二十五年(1760),新疆歸屬中國後,每年進貢特產,金子、玉石、葡萄乾等,玉石更是乾隆極為喜好的珍奇異寶。乾隆在《和闐玉》一詩中寫道:「回城定全部,和闐駐我兵。其河人常至,隨取皆瑤瓊。」說的是當清朝平定回部以後,清兵駐紮在那裡,所以隨時都可以找到好的玉料。

 乾隆愛玉是出了名的,碰見好的玉材時,在命工匠製作完後,會刻上他的御題詩。桑利夫婦收藏的一件18世紀白玉筆筒,筆筒一側有三個文人雅士,看瀑布噴湧而下,象徵長壽的松樹舒展於空中,嶙峋山石上聳立著雙層閣樓,從上可以俯視這些松樹。在筆筒上面便刻有乾隆御題詩:「水玉出和闐,專諸巧匠鐫。喜他棄俗式,堪此佐文筵。觀瀑幽人獨,背囊童子聯。拈豪如有詠,興必助言泉。」正是有了此詩的記錄,讓我們得知做這件筆筒的玉料來自新疆和田的河道。和田玉有兩個來源:一個是山料,直接從山中礦藏採出;另一個是籽料,籽料早期就是山料,由於地殼變化,使它們落入河床,經過億萬年沖刷,稜角磨去。因為有水的滋潤作用,籽料往往溫潤圓滑。

歐洲定義:綠色石頭

 很有意思的是,桑利夫婦在遠東並沒有任何直接利益,他也不像很多同時代的人,對收集中國陶瓷有特別的嗜好。歐洲對中國玉器的認識遠遠晚於瓷器。在上世紀初始,中國各省縣興建鐵路,發現的古墓不計其數,而當時的中國社會十分混亂,政府無力制止農民盜走古墓內的陪葬品。北京和上海的古董商活動範圍極廣,在河南、安徽、陝西以及內蒙古等地均派有線人長期守候,鄉民掘到的東西,他們馬上收購,於是這些出土品先是到了北京和上海的古董店,再賣給當時最出得起價錢的美國、英國和日本收藏家。這些出土陶瓷被賣至歐洲,改變了西方人只認知中國外銷瓷的局面,開啟了歐洲收藏與研究中國陶瓷的熱潮。

 在兩百多年前,西方人並不能理解中國的玉器及其內涵。1756年的歐洲字典將玉定義為一種墨綠玉(Jasper),從文獻記載看,最早把中國玉器帶入歐洲的是旅行家馬可.波羅。他在遊記中寫道:「在新疆的河流中,出產一種特殊的墨綠玉,商人將這些墨綠色的玉運到庫車或吐魯番去賺錢。」1735年,約翰.巴羅(John Barrow)編寫的繪畫與藝術字典將玉單獨列出一個條目,定義為:玉是綠色的石頭,硬度超過瑪瑙,墨綠色玉,只有金剛砂才能切割。這是玉在歐洲最準確的定義。

 卡羅爾.邁克爾森說,以上文獻記載顯示,雖然作為一種礦石,玉經常被旅行者提及,但是玉器的雕琢卻沒有人涉及。最早記載中國玉器雕刻的是英國特使馬卡蒂尼爵士(Lord Macartney),他在日記中記錄乾隆皇帝贈給英王喬治三世的一件禮物時寫道:皇帝送給陛下的第一件禮物是一件玉如意。像白色瑪瑙的石頭,長12英寸,很奇怪的雕刻。中國人視為珍寶,但物件本身看來並無多大價值。這件玉如意後來出現在1822年詹姆斯.克里斯蒂(James Christie)編寫的拍賣圖錄中。

文化差異 影響購藏

 中國在藝術上的表達方式是含蓄的借物寓意,而西方是直述其意。在桑利夫婦的收藏中,動物擺件不在少數,它們就像乾隆贈予英王的如意一樣,被賦予了大量的文化內涵。18世紀白玉雕麒麟,是在一塊完整的白玉上雕刻而成的,鬈髮順著一段枝葉從嘴邊垂下。麒麟,亦作「騏麟」,是中國古籍中記載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是神的座騎,古人把麒麟當做仁獸、瑞獸。雄性稱麒,雌性稱麟,傳說只有在明君在位的時候才能出現。

 對於西方人來說,極大的文化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他們對中國玉器的購藏。至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從歐美散出的早期玉器以玉雕花瓶、玉雕香爐等這類相對寫實的為多。

 直至1840年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人才獲得了玉器雕刻的第一手資料,萬國博覽會在倫敦的海德公園拉開帷幕,博覽會上來自異國的各種新奇物品吸引了眾人的目光,玉器也在其中。一位參觀者寫道:萬國博覽會上中國區的藝術品沒有什麼能與玉雕花瓶媲美,它那純淨的質地,優美的造型,雅致的紋飾,真是精美絕倫。1848年玉器首次出現在拍賣行中。

 那年的8至10月,白金漢公爵(Duke of Buckingham)在斯托(Stowe)拍賣財產,其中包括兩件玉器,標價分別為23先令和12英鎊。而對於玉器價值的認識,直至上世紀30年代,美國玉器收藏家、美國諾頓藝術館館長查理.斯丹利.諾頓(Charles Stanley Nott,1887∼1978),在出版關於中國玉器專著之後,才真正進入西方研究領域。

相關新聞
凝脂美玉 溫潤人心 (2012-11-01) (圖)
清 碧玉壼 (2012-11-01) (圖)
清 青玉八方盒 (2012-11-01) (圖)
清 玉盒 (2012-11-01) (圖)
清 玉雕花蓋碗 (2012-11-01) (圖)
清 乾隆 玉菊花洗 (2012-11-01) (圖)
明玉件 貔貅踏環 (2012-11-01) (圖)
清 白玉麒麟雕件 (2012-11-01) (圖)
清 黑白玉鴛鴦臥蓮擺件 (2012-11-01) (圖)
清代玉器與現代仿玉的拋光對比 (2012-11-01)
藝訊:「南昌起藝」 江西辦最大書畫拍賣會 (2012-11-01) (圖)
榮寶齋(上海) 書畫秋拍 開槌在即 (2012-11-01)
一隻貓,一份情 (2012-10-25) (圖)
徐悲鴻 《為誰張目》 (2012-10-25) (圖)
徐悲鴻《雙貓圖 》 (2012-10-25) (圖)
陸小曼 (2012-10-25) (圖)
徐悲鴻《貓石圖》 (2012-10-25) (圖)
徐悲鴻 《撫貓人像》 (2012-10-25) (圖)
藝訊:景德鎮陶瓷拍賣遇冷 部分僅百元起拍 (2012-10-25)
藝訊:民間僅存乾隆製腰刀將拍賣 (2012-10-25)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收藏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