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馬術產業成為內地經濟新引擎。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全球化+今日香港
10月13日至20日,2012年中國馬術節在成都市溫江區某國際體育城順利舉行。馬術節組委會還宣布,中國馬術節已確定長期落戶溫江,成為中西部地區唯一的國家級馬術品牌盛會,而且是首個以國家概念打造的馬術賽事文化盛會。據悉,賽事活動包括國際馬聯場地障礙世界盃中國聯賽成都站、中國速度賽馬俱樂部聯賽、民族馬術表演等活動,同時還有馬文化展會及嘉年華等豐富內容。內地媒體報道,來自8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00匹賽馬對5項賽事的15個冠軍發起衝擊」;而其競技場地則是一座新建成的馬術體育公園,擁有5萬個觀眾席位及長2,000米、寬25米的草地賽道(可容納16匹賽馬並駕齊驅)。 ■梁江南 內地傳媒工作者
作者簡介 梁江南 曾就讀於香港浸會大學政治及國際關係學系哲學碩士課程(研究型)。香港政治學會會員。研究範圍包括中國三農問題、社會文化、區域經濟等。
新聞背景:京奧魅力 傳統復興
事實上,近年內地各種形式的「馬術節」、「馬術大賽」、「馬文化博覽會」等活動已不再是新鮮事物,成為資本商業力量和文化社會因素交織的平台。據統計,截至2011年底,全國的馬術俱樂部已有1,500多家,各大城市的馬迷也數以十萬計。而且,透過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2010年廣州亞運會的電視和網路直播,內地的絕大多數觀眾也首次觀看到精彩紛呈的馬術比賽,領略到馬術比賽的魅力。在大型體育盛會的推動下,中國傳統馬文化的潛移默化、城市休閒方式的精英化、民間投資流動模式的國際化也在客觀上促成現代中國馬術和馬文化的復興。
小知識:馬術
馬術(Equestrianism)是關於馬匹騎乘的藝術,也是一項備受矚目的競技體育運動。它具有交通、畜牧、康復理療等實用價值,也有休閒、娛樂和文化等深刻含義。現代馬術運動於16世紀發源於歐洲王室,並於1900年第二屆巴黎奧運會上成為正式比賽專案,一直保留至今。
馬術運動項目繁多,一般可分為三大類:
1. 世界各地各民族的傳統比賽專案,包括套馬、叼羊、騎野馬及各種速度賽馬;
2. 被國際馬聯承認的正式比賽專案,包括盛裝舞步、場地障礙、三項賽、策馬、耐力賽、馬上技巧、駕車賽等;
3. 列入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的盛裝舞步、場地障礙和三項賽。
熱錢打造體育城 政府推進產業化
現代馬術運動於19世紀末傳入內地,並得到初步的發展。而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及生活水準的提高,民眾越來越青睞和重視時尚、健康、養生的休閒運動方式。因此,馬術作為一種對智慧、體能的調節和生理、心理機能的鍛煉,以其高雅時尚的特質贏得越來越多關注和歡迎,成為國人的新寵。1985年,內地首家馬術俱樂部成立,當時從事馬術運動的主要是駐華外賓、外企單位的中高級管理人員。由於中國社會對賽馬的推崇和熱心,加上民間資本投資潮的升溫與擴散,各種賽馬場和馬術俱樂部也如雨後春筍,遍布神州大地。
前文述及的2012年中國馬術節表現地方政府和商業力量對這一運動的共同熱衷。第二次主辦此次賽事的成都市溫江區金馬鎮斥鉅資建設規模為國際一流的賽馬體育城,計劃大規模聚集發展馬術運動休閒專案和品牌賽事,全力推進馬術產業在溫江集群化、高端化發展。而地方政策支持和財政傾斜的背後,仍是民間資本唱主角的舞台,這從名為「騎士風情小鎮」的地產專案可見一斑。
進口馬匹需求急增
首先,馬術在內地的流行與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經濟利益推動的。目前,僅在長三角地區,提供騎馬服務的休閒度假地不計其數,其中將騎馬業務擴大到馬術俱樂部經營的也不下百家。隨著中國高速擴張的旅遊業對現今鄉村旅遊模式的推動,預計會有越來越多有實力的旅遊從業機構注意到「馬」元素融入旅遊的魅力,從而促進馬業的交易和繁榮。資料顯示,內地對馬匹的需求正在增加,截至2011年10月,內地進口馬匹數量達到4,000匹,為5年前的10倍。
京滬等擁世界級馬場
其次,政府的行政力量也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在內地政治經濟學的分析模式中,人們常把政府的行政決策和財稅支持稱之為「看得見的手」,而在眾多大中城市,正是這隻手在牽引駿馬的韁繩。一個明顯例子是全力打造「中國賽馬之都」的湖北省會武漢市,在政府主導下,其民間智囊和商業階層已於2008年11月開始進行內地首次「商業賽馬」(類似香港的馬彩),但仍有諸多限制,如限入場競猜、進行實物獎勵等。而北京、上海、廣州、南京、成都和濟南等內地主要城市也都擁有符合國際標準的賽馬場,這些城市的諸多馬術俱樂部也可基本滿足各類休閒和訓練的需要。
博彩特質致發展緩慢
最後,國家對賽馬的探索仍在繼續。對絕大多數港人來說,「賽馬」已成為日常生活中一部分;而香港的賽馬文化也是舉世聞名,成為香港最引人矚目的都會名片之一。據統計,香港專業分析賽馬的報刊就有30多種,而且每份主流報章都有馬評版,電視頻道也如是。此外,港府稅收有近兩成來自賽馬及其關聯產業。雖然中國馬術協會在改革開放初加入國際馬術大家庭,而且也是亞洲賽馬聯盟的重要成員國,但在內地的制度層面上,賽馬卻因「博彩」特質而發展緩慢。
小知識:國際馬術聯合會
國際馬術聯合會(International Equestrian Federation, FEI)簡稱國際馬聯,是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總會成員,更是領導國際馬術運動的唯一國際組織。其總部設在瑞士洛桑,所轄項目包括盛裝舞步、騎術、超越障礙賽、三項賽、馬車賽、耐力賽和跳躍等。中國馬術協會於1983年6月加入國際馬聯。
隸屬「自行車」中心 欠獨立專案管理
內地馬術管理機構是隸屬於國家體育總局自行車擊劍運動管理中心的馬術部,同樣是奧運專案,馬術卻置於其他專案管理部門內,這本身就是制度不完善、管理較混亂的表現。此外,內地相關部門對賽馬俱樂部或馬術訓練機構的申請程式、資格認證、制度約束等尚無統一而成熟的規定,這導致這項運動的粗放運營模式。
無疫區缺失 境外良駒卻步
其次,「無疫區」等配套設施建設滯後。佔地1,270畝的南京國際賽馬場於2002年獲得立項,先後吸納數億元人民幣的民間資本,但只承辦過一次較大規模的全國賽事,後因「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無疫區)的缺失,令境外優良馬匹踟躕不前,無法入境參賽;而這一賽馬場則幾乎被廢棄,淪為停車場,令人唏噓。
產業鏈斷裂 經濟效益有限
第三,產業鏈處於斷裂或缺失狀態。在英、美、德等西方國家,馬術產業是一塊發達的產業集群,聯繫育成業、繁殖業、運輸業、拍賣業、餐飲業、博彩業,也涵蓋騎師教育、新聞媒體、獸醫技術、馬場土木建設、馬具飼料生產等行業,可為無數人提供就業崗位,創造經濟效益。但中國的馬術產業仍處於早期探索階段,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間並未形成聯繫,也未能處於相近的發展水準上。
馬彩合法化 官憂網賭氾濫
最後,「馬彩」和賽馬經營的前景不明朗。在賽馬產業發展成熟的國家和地區,賽馬事業運營的三大業務包括賽事施行、馬票銷售(馬彩)和人員執照註冊,均由獨立委員會運營,而其中最受關注的是「馬彩」。馬彩是一種健康的娛樂方式,可提振經濟、增加國家和地方稅收,也是社會公益的重要扶持力量。但國家相關部門擔憂如果馬彩合法化和普及化,將導致網上博彩氾濫,非法博彩出現,同時引發各種社會問題。越來越多專家學者呼籲,馬彩應慎行而不是禁行,這樣才可為賽馬注入活力。
|結|語|
賽馬體現公平競爭的價值觀,而馬術則是優雅從容品格的最佳體現,這些都是當前中國社會所需的精神特質。這項運動應得到較好發展,令畜牧業、體育產業和社會文化產業都得到益處。然而,各大城市的諸多賽馬場還是初具粗糙外表,賽馬產業鏈仍存在「品味尊貴騎士生活」等充滿商業氣息的敷淺認識,同時相關制度建設還在完善之中。已躍上馬背的中國,前路仍漫長。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內地馬術產業的發展趨勢。
2. 根據上文,指出3個原因以解釋題1所述的趨勢,並舉例加以說明。
3. 試討論內地馬術產業國際化的3個必要條件。
4.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在內地馬術產業發展上,政府支持比民間投資更重要」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5. 參考上文並就你所知,比較內地和香港的賽馬產業的運作模式和經濟效益。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 《中國馬術節開幕 期間舉行國際馬聯場地障礙世界盃》,中國新聞網,2012-10-13,http://www.chinanews.com/ty/2012/10-13/4245344.shtml
2. 《中國賽馬借亞運告別「與世隔絕」》,鳳凰網(來源:《中國青年報》),2010-11-15,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0_11/15/3108580_0.shtml
3. 《中國馬術俱樂部明年開始「分星級」》,東方網,2004-12-31,http://sports.eastday.com/eastday/sports/news/qitaxiangmu/userobject1ai764153.html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