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1月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旅遊文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老山主峰 戰地氣息濃郁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1-0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8年前的老山之戰,是新中國成立以來中國軍隊的最後一場陸上戰役,中越邊境上的老山因此英名遠播,名震中外。

 今天的老山主峰仍屬軍事要地,但也是遊覽勝地,雷區、沙盤、烽火台,塹壕、掩體、貓耳洞、雕塑、迷彩、瞭望塔,一系列戰地元素,構成老山主峰獨有的文化景觀,渲染出濃郁的戰地文化。 ■採訪:香港文匯報記者 和向紅、丁樹勇

 老山位於雲南省麻栗坡縣船頭以西,中越邊境天保口岸西南五公里處的中越邊界騎線點上,是中越邊境12號至13號界樁之間的最高點,主峰海拔1422.2米。

 資料顯示,佔據老山,向北可通視中國境內25公里的廣大地區,向南可俯瞰越南老寨、清水等地區,向東可封鎖中國麻栗坡縣至越南河江省的主要通道和口岸,向西可監視12號界樁以西至扣林山等軍事要點,扼越南西北部河江市通往中國雲南省的咽喉。雄踞中越邊境的老山,因其戰略位置極其重要,素為兵家必爭之地。

 記者登上老山主峰頂部的瞭望塔,向左前方眺望,是老山戰區之一的八里河東山。八里河東山與老山之間隔著盤龍河,已經開放的國家級天保口岸就處於河谷之中。當年被戰火燒焦的原始灌木叢,如今已重新生長成叢林,密密匝匝的樹林、竹林和奇花異草,把老山裝扮得分外妖嬈。放眼遠望,北坡是中國廣袤的群山,層層梯田拾級而上、村村寨寨點綴其中;而屬越南的南坡也鬱鬱蔥蔥,一片田園美景。如果不是親眼看見這些遍佈主峰的塹壕、掩體和坑道,無論如何也不會把這樣的美景與戰爭聯繫起來。

雷區標誌醒目

 大巴沿著曲曲彎彎的山間沙石路,蜿蜒36公里駛向老山主峰。車窗外,道路旁滿是當年遺留下來的戰爭痕跡,最為醒目的是路旁不斷出現的雷區警示碑。一座座石碑上,描繪著大大的黑色骷髏架,下端是「雷區,禁止入內」的警示語,警示碑後面的草叢、灌木和茂密的叢林,令人頓生陰森恐怖之感。而這樣的警示碑,愈接近老山主峰愈是密集。

 1979年後,越軍佔領了中國陸地邊界所有騎線點的山頭,包括老山、八里河東山、扣林山和者陰山,並越過邊境到中方境內構築工事、埋設地雷、安插竹籤;老山之戰轉入防禦戰後,中方也埋設了許多地雷。整個老山戰區地雷不計其數,越軍埋、我軍埋、邊防守備部隊埋、輪戰部隊埋,地雷種類多種多樣。如此一來,敵對雙方埋設的地雷,形成了龐大的雷場。沒有人能夠說清這些雷場埋設了多少種地雷,更無法說清埋設地雷的數量。戰爭結束以後,中國軍隊雖進行過幾次大的排雷行動,但仍然不時有地雷傷人、炸死牲畜的事發生。

 歷時多年的老山之戰,在這裡留下了眾多的戰爭遺跡,雷區僅是其中之一。

戰地元素密佈

 如果把老山主峰作為旅遊景區來看,這個景區其實分為兩個部分:主峰廣場和主峰陣地。從老山主峰廣場至主峰碑依次有將軍林、張大權烈士雕像、老山作戰陳列室、首長題詞陳列室、主峰碑、瞭望亭、烽火台、中越邊境界碑。而俯拾皆是的戰地元素,使老山這個景區有著與眾不同的戰場特色。

 主峰廣場正面,赫然聳立著的「老山軍魂」雕像,以英雄張大權為原型塑造,頭戴鋼盔緊握鋼槍、堅毅的目光直視前方,是所有老山作戰英雄的代表;陳列室的沙盤、牆壁上記錄老山作戰的現場照片,無不在默默地訴說著那場慘烈的戰鬥,令人熱血澎湃。廣場東側矗立的「老山文化經典歌曲石林」,《我愛老山蘭》、《十五的月亮》、《血染的風采》等當年流傳甚廣、耳熟能詳、唱響一個時代的軍旅歌曲,分別被鐫刻在一塊塊原石上。而歌林旁供遊人休憩的簡易長廊內,水泥製成的桌凳也被做成彈藥箱和樹根狀,並刷上軍綠色,石桌上為人們提供的煙灰缸,也是40火箭彈防潮筒蓋子,而垃圾箱乾脆就是由彈藥箱改造而來。如果再鋪開一幅地圖指點戰場,儼然置身於戰時指揮所,心中不由升起一股壯懷激烈的情愫。

 而戰場遺跡較為集中的,是從陳列室通向主峰的通道。長長的通道被佈置成坑道和塹壕,壕壁密集分佈了一個個貓耳洞和單兵作戰掩體,貓耳洞口的一副副對聯,真切地反映著老山將士「艱苦奮戰、無私奉獻」的情懷。洞中放置著的電話機、彈藥箱等,似乎在默默地講述著一個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而223級台階,則象徵著收復老山戰鬥犧牲的223名烈士,一級台階便是一位烈士的化身。

 矗立在老山主峰制高點的老山主峰紀念碑,高1.984米,寬0.428米,象徵1984年4月28日收復老山。紀念碑呈三把寶劍形狀刺向蒼穹,既代表人民軍隊陸海空三軍,亦代表「長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老山精神」。碑身鐫刻的「老山精神萬歲」手書,則是國防部原部長張愛萍上將1987年視察老山時的題詞。

相關新聞
老山主峰 戰地氣息濃郁 (2012-11-08) (圖)
逾百將軍登臨 (2012-11-08) (圖)
憑弔訪客不斷 (2012-11-08) (圖)
雲南老山 (2012-11-08) (圖)
旅人手記:阿朗壹古道──台灣最新的聖地 (2012-11-08) (圖)
挑戰自我 勇闖熊貓基地 (2012-11-01) (圖)
旅遊手記:斐濟漁民樂 (2012-11-01) (圖)
彝漢土掌房 別樣「屋頂遊」 (2012-10-25) (圖)
質樸濃情土風俗 (2012-10-25) (圖)
味覺狂歡土小吃 (2012-10-25) (圖)
Travel Info (2012-10-25) (圖)
採訪記趣:農園採梨樂 (2012-10-25) (圖)
騎馬 射箭 秋日草原踏青 (2012-10-18) (圖)
旅人手記:達爾文單車遊和環島企劃 (2012-10-18) (圖)
「五奇」南宮山 「一絕」冠天下 (2012-10-11) (圖)
旅人手記:台灣最偏遠的部落 (2012-10-11) (圖)
宋代建築標誌 正定古城 (2012-10-04) (圖)
遠眺大悲閣 (2012-10-04) (圖)
隆興寺摩尼殿 (2012-10-04) (圖)
珍寶華塔 (2012-10-04)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旅遊文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