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龍尾興建人造沙灘事件引起公眾對自然生態的關注,不少市民湧往親親大自然物種。現時本港有67個地點被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在規劃和發展上得到保護,令具生態價值的紅樹林、泥灘等得以保存。漁護署稱,過往有市民觀賞大自然時會摸蜆、帶走生物或石頭等,雖未有違法,但會破壞生態環境,呼籲市民要愛護大自然。
大潭灣造就不同生態環境
本港海岸線綿長,天然海岸生態並非罕見,其中大潭港內灣被當局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若發展需得到城規會通過。大潭港內灣位於香港島南岸,毗鄰大潭篤水塘堤壩。內灣擁有3公里海岸線,入口寬約0.5公里。漁護署海岸公園主任陳璚表示,由於內灣遭四周山丘圍繞,所以受強力海浪侵蝕的機會較少,但新鮮海水仍可進入灣內,造就不同生態環境同存,例如紅樹林、潮間帶泥灘、沙灘、沙坪和天然河溪等。加上附近人口較少,環境未受破壞。
大潭港內灣的泥灘上,不難發現彩螺、灘棲螺和石蠔的蹤跡。即使紅樹林莖葉上也看到螺的出現。陳璚表示,濱螺會在紅樹上攝取表面的植物細胞、真菌和微藻類等。牠們可忍受陽光照射,長時間靜止在紅樹莖葉上。而泥灘上的一個個洞,其實是招潮蟹的藏身之處。牠們為逃避太陽曝曬和其他動物捕捉,會藏於沙內。洞則可讓海水流過,同時將氧帶給泥沙中的蟹,以免缺氧。
囑市民欣賞生物莫騷擾
陳璚提醒市民,由於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受法例保護,不論生物和死物均不得帶走。而其他地方雖未受規管,市民欣賞大自然時要以正確態度,尊重和保護海洋生物。她說:「摸蜆雖然沒有違法,但取走後會令生物數量減少,破壞大自然。」市民若將生物帶回家,亦會改變生物的生活環境,死亡的機會將增加。陳璚叮囑市民不可隨意拿走生物和破壞生態環境,欣賞時亦不要騷擾牠們。若需翻開石頭觀察生物,事後務必放回原位,以免改變生物棲息環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