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談前,蔣介石曾向隨行的王世傑諮詢意見,在談話中王世傑並未提到琉球,蔣亦未曾主動加以詢問。現有資料只能證明蔣介石只是決定不提琉球,但沒有設想羅斯福主動提出琉球問題時所應採取的應對方案。王世傑在起草軍委會參事室提案時已經將琉球排除在擬收復領土之外,沒有準備其他情形下的應對策略。
同日,蔣介石再次確定與羅、丘會談所持基本方針:「余此次去與羅、丘會談,應以淡泊自得、無求於人為唯一方針,總使不辱其身也。對日處置提案與賠償損失等事,當待英、美先提,切勿由我主動自提,此不僅使英、美無所顧忌,而且使之畏敬,以我乃毫無私心於世界大戰也。」
著名的「蔣羅會談」是在8日之後即11月23日進行的,蔣雖然已經打定主意不提琉球問題,但羅斯福卻在會見時一再詢問此事,這的確超乎蔣的預料之外。
會談提琉球超蔣預料
美國外交文件所記載的開羅會議之「蔣羅會談」是一個十分簡略的大概,眾多文獻所徵引的關於琉球問題的討論內容大致如下:羅斯福總統提及琉球群島問題時,再三詢問中國是否要求該群島,蔣介石答稱願意同美國共同佔領琉球,並根據託管制度與美國共同管理該地。
與羅斯福會談後,蔣介石承認是自己主動表示要與美國共管琉球,「東北四省與台灣澎湖群島應皆歸還中國,惟琉球可由國際機構委託中美共管,此由余提議」。蔣記載了作此提議的原因,主要是基於3個方面的考慮:一、以安美國之心;二、以琉球在甲午以前已屬日本;三、以此區由美國共管比歸我專有為妥。
最新的研究認為,開羅會議上蔣介石向羅斯福提議中美共管琉球的背景較為複雜,「道義因素、實力因素及策略考慮均發揮了影響」。國民政府對收復琉球的態度並不能一以貫之,而是隨著外交環境的影響和國內輿論的左右發生變化,「收回琉球似乎不是中國始終如一的追求,其收回的迫切性不僅不及台灣和東北,也不及外蒙古」。
轉態度「以安美國心」
蔣介石在琉球態度上的轉變顯然受到了兩個方面因素的影響:一是國民政府決策部門的意見,包括上面所提國防最高委員會及軍委會參事室的意見;二是出於對中美關係的考慮,即「以安美國之心」。後來的材料證明,蔣擔心美國因琉球問題而誤會中國有全面擴張的企圖似乎是多慮。總體而言,蔣介石在琉球問題上由堅持收回到提議託管的轉變,主要還是基於中美關係與自身實力而做出的選擇。但此種轉變並不代表蔣在琉球問題上的真正態度,託管琉球的外交政策背後蘊涵著新的變數。(二之二) 摘自《困中求變:1940年代國民政府圍繞琉球問題的論爭與實踐》 ■作者:侯中軍 來源:《近代史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