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27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旅遊文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旅人手記:大山之茶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圖:劉克襄

 華山藝文特區是許多國外遊客走逛台北的重要景點,那兒常有各地的文創展示。去年我印象最深刻的活動,大概是來自阿里山的茶之饗宴。

 三年前台灣南部發生八八風災,當地大多數的茶園在山崩地裂中流失。面對此一巨大災變,茶農開始有了不同於以往的思索。未來如何保育水土,減少災害的擴大,逐漸成為每個茶農栽種前的首要考量。

 參加此次茶宴的茶農,幾乎都是接受此一信念的栽作者,努力想透過文創包裝和茶道儀式,讓茶葉更具生活產值。每位茶農也都在學習,摸索自己的泡茶內涵。

 我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來自太和的年輕茶農簡嘉文。此一小村位於阿里山山腹,印象中,山陡地斜,很多茶園沿險峻的坡面栽種。我走到他的攤位時,他正在使勁地揉搓茶葉。茶葉被堆放在由粗大樹幹製成的長條桌子上。

 這根樹幹是他從老家搬下來的道具。何以要如此大費周章,辛苦地移動呢?原來,八八風災時,它被吹倒了,漂流到家門口,反而意外地擋住土石崩落,救了他的父母。感念之下,遂取來製成茶桌,如今跟他形影相隨。他專注地揉捏著,每一手勁使力,彷彿都在吐露話語,跟茶葉也跟樹幹在虔敬對話。

 以往茶園的栽作總給人負面的印象,不是噴藥破壞生態,便是水土保護不良。他覺得該放下人的本位,尊重土地倫理的機制。不論茶的栽作或行銷,都應該回歸淳樸的生活美學。後來,他更自發性地實驗,栽種古早年代的「野放茶」。

 台灣從事野放茶的人屈指可數,他種植了兩三百棵,任由茶樹在山坡地荒蕪生長,與野草共生。既不剪修,也不除草,甚至,也不去抓蟲。初時常見密如過江之鯽的茶蟲,萬頭鑽動地噬咬茶葉。看到茶蟲密密麻麻,他反而逆向思考,茶蟲這麼多,表示這個空間一定需要牠們,人就合該尊重此一循環機制。

 此一放任式的栽作,長輩當然不能接受,連同輩都嗤之以鼻。但他還是掙扎過來,成為現今太和茶鄉的代表性茶農。喝其野放茶,有種別地難以取代的自然香醇。幾乎每道茶都可沖到八九泡。每一泡的層次都有其風味,浸透身心不同角落。

 簡嘉文也不只觀照自己的茶園,在住家旁,他還利用風災的舊木料,逐一拼湊一間素樸的自然茶手作坊。種茶已經夠辛苦,為何要建此一典雅的講究茶屋呢?

 原來,他希望自己能帶頭示範。試想看看,假如整個社區都朝一茶園一茶屋的理想邁進,那是多麼秀麗的茶鄉風光。茶農可經由美好的泡茶儀式,推廣自己的私房茶以及植茶的信念。遊客也能親臨茶園,直接對話。

 相較於其他茶農,簡嘉文想要完成的夢想或許走得很前,堅持的信念也非大量栽作可行之方式。但一個時代有此茶農,意味著周遭茶園的茶農,想必都達到某一成熟看待家園的方式。

 太和如今正以整個村的美好,試圖走出一個阿里山茶葉的新時代。高山小村如此努力地綻放自己的光芒,我猶若在繁星的夜空,看到它特別亮麗。

相關新聞
劍川石窟眾佛 大理的千年硝煙 (2012-12-27) (圖)
旅人手記:大山之茶 (2012-12-27) (圖)
遊走天草 夕照下的天主堂 (2012-12-20) (圖)
旅人手記:在墨西哥看電影 (2012-12-20) (圖)
旅遊動態:定格新竹 聚焦客家 (2012-12-20) (圖)
繽紛新社 與花結情 (2012-12-06) (圖)
旅人手記:品味.哥倫比亞 (2012-12-06) (圖)
台灣秘境遊 追尋少年PI的足跡 (2012-11-29) (圖)
水湳機場造浪池 (2012-11-29) (圖)
白榕園化身無人島 (2012-11-29) (圖)
台北木柵動物園 (2012-11-29) (圖)
白沙灣上的一片藍 (2012-11-29) (圖)
少年PI的漂流之旅特展 (2012-11-29) (圖)
旅人手記:旅行在半途開始 (2012-11-29) (圖)
河南紀行 追尋紅色足跡 (2012-11-22) (圖)
旅人手記:低飛到魚塘 (2012-11-22) (圖)
格日勒阿媽 喝純正蒙古奶茶 (2012-11-15) (圖)
旅人手記:天堂的騙局 (2012-11-15) (圖)
老山主峰 戰地氣息濃郁 (2012-11-08) (圖)
逾百將軍登臨 (2012-11-08)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旅遊文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