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今年以來中國海外併購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上漲28%,佔全球交易量半壁江山,迎來海外併購良機。圖為日前成功併購尼克森的中石油煉油廠。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王添翼 北京報道)中央財經部門的有關官員和研究智囊昨日在北京「中國經濟前瞻論壇」上談及中國海外併購時稱,今年以來中國海外併購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上漲28%,在全球整個交易量中已佔據半壁江山。當前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技術、研發能力、品牌和銷售渠道,是難得的歷史機遇。不過,中國企業跨國併購不斷遭遇政治風險的挑戰。
中國證監會副主席莊心一表示,中國企業在國際併購市場上已經佔據一席之地,據路透社數據,今年以來按美元計算,中國海外併購的交易量比去年同期上漲了28%,而全球併購總交易量同期下滑了2.8%。據有關資料表明,在整個中國的交易量中已佔全球一半以上。
多種商品大跌 勿高溢價併購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部長隆國強認為,當前併購技術、研發能力、品牌和銷售渠道,是難得的歷史機遇。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再引爆大規模的地雷風險已經大大降低,中國企業可以到歐洲併購一些高端的生產要素。北美在上半年已開始向歐洲併購。但他也提醒,金融危機爆發以後,唯一沒有大幅度跌價的可能就是大宗商品,這時若大量併購海外資源,動不動60%的溢價去併購,可能會有風險。
此外,中國企業跨國併購,必須面對各種政治風險的挑戰。雖然12月7日加拿大政府批准了中海油194億美元收購尼克森公司,但是中國企業在眾多海外收購項目中不斷遭遇所在國政府的「政治審查」卻是不爭的事實。例如,在中海油收購優尼科時,美國政府以制度和國家安全等因素為由全面干涉,最終導致中海油收購的失敗。對於中鋁收購力拓項目,澳洲政府在當地一些議員和官員的政治壓力下也未予批准。
加強政府公關 避政治化問責
有關專家指出,進行海外併購的中國公司大多是國有企業,即使有些不是純國有企業,由於政治體制和文化的差異,也會被西方媒體和公眾貼上國有的標籤。這種特殊的情況,往往給中國企業在海外併購時會帶來額外的風險。
因此,為了順利開展海外收購,中國企業應該加強政府公關,避免目標國的政治化責問。中國企業在併購前,一定要充分了解當地政府的政策和法律,避免與其政策發生衝突,並使併購的目的與當地政府的意圖相吻合,如發展經濟、保證就業、綠色環保以及展示政府政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