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要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2012香港十大財經新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2-12-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2012年將成歷史,雖然「世界末日」最終沒有來臨,但年內環球經濟的動盪,卻是驚心動魄。過去一年受到美國、歐洲及中國內地等多國調控措施影響,本港財經界發生不少市場極度關注的大事。本報編輯部根據以下的標準,包括事件的影響力、社會的關注度,及反映事件對社會經濟發展進程的標誌性等,選出本港2012年財經市場的十件大事。

■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紹基、陳遠威、涂若奔、卓建安、梁悅琴

1.美無限QE 港股樓升兩成

 2012年影響全球及本港投資市場最大的,相信非全球央行尤其是美聯儲9月推出QE3及12月推出QE4量寬政策莫屬。在香港,美國QE衍生的熱錢不斷湧入,刺激資產市場向上,年內樓價升兩成,股市更升23%,股市升幅在全球主要股市中居第6位。

 美國在今年9月宣布推出第三輪量化寬鬆措施(QE3),由聯儲局每月購買400億美元抵押貸款債券,並說沒有具體規模和期限,被市場稱為「無限量QE」。及後又在12月宣布由明年1月起,每月購入450億美元的國庫券,取代已到期的「扭曲操作」。以此計算,聯儲局在未來12個月內,將向全球「泵水」1萬億美元,更揚言QE政策與失業率和通脹掛u,只要失業率高於6.5%和通脹率不高於2.5%,現行的QE政策和低息環境不變。

全球QE 吹起資產泡沫

 QE政策出台,歐洲、日本也加入印銀紙行列,澳洲宣布減息,連內地也適量「放水」救經濟,市場由9月前的極度悲觀「缺水」,變成年底時的「水浸」,熱錢不斷湧入本港便是一例。印銀紙令貨幣貶值,同時亦吹起資產泡沫。本港樓市今年升不停,逼使港府要首度使出「限外辣招」壓樓價,但樓價未見顯著下調,全年計仍升近20%。

 資金同時流入股市,瓻由6月時的18,400點低位回升,至年底已見22,660點水平,升幅4,200點或23%,升幅居亞太主要股市榜第5。全年港股市值增加了4.2萬億港元,至21.7萬億港元。

2.辣招壓樓市 車位炒「瘋」熾

 為了壓抑火熱的住宅樓市,政府今年內再度透過增加土地供應,又推出港人港地,降低非本地居民按揭成數10%、及推出境外買家要支付15%買家印花稅(BSD),連本地公司名義買家亦包括在內,亦延長額外印花稅(SSD)期限至3年,令第四季一手盤推盤量及銷售量大幅減少80%,尤以豪宅最受打擊,然而全年樓價仍上升20%。

 基於熱錢持續找投資渠道,住宅樓受打擊,資金流入舖位、商廈以至車位,各大發展商更於11月內持續推售車位,1個月內沽出逾2,400個車位,創出97後高位,其中大圍名城推出514個車位配售予業主,因供不應求,發展商長實以抽籤形式賣車位,令久違了的炒籌活動重現,市傳有人把前號籌以30萬元放售,揀車位當日更傳出有前號籌以22萬元成交。

3.金管局逾千億 捍衛港匯

 多國央行大印銀紙,令資金持續流入本港,金管局幾乎隔天便入市一次以壓港匯。自10月下旬以來27度入市,共注資1,021.55億港元,令銀行體系結餘預測升至2,508.43億元,市場預期資金將持續流入。

 翻查數據,2009年時本港也有大量熱錢湧入,令銀行結餘一度超過3,200億元,但該筆熱錢一直沒離港,市場人士指該筆資金轉投本港樓市,令熱錢停留本港的時間更長,也令近3年的樓價一直上升。港府近期高調出「辣招」打擊炒樓,令熱錢由樓市轉投港股。

 自10月20日金管局入市壓港匯以來,瓻至今已累升約1,100點或5%,國指升約670點或6%,大市的日均成交也回升,顯示資金確有流入港股跡象。

4.積金半自由 基金紛劈價

 強積金於11月初開始實施「半自由行」,首月共錄得約1.8萬宗轉會申請。全港最大受託人擢蚸12月率先宣布減收管理費,將部分計劃收費下調一成,由此前的1.95%降至1.75%,明年2月1日生效。交通銀行信託亦緊隨其後,下調其「瓻成分基金」的基金管理費30%,至最新的0.85%,明年1月1日生效。

 據基金研究機構理柏資料,以截至去年12月底止所有強積金計劃的總淨資產值3,560.35億元,以及參與僱員及自僱人士人數257.3萬人計算,今年首11月強積金回報達10.15%,即每名人均賺逾1.4萬元。而積金局的數據則顯示,強積金制度自2000年12月實施至今年6月,215隻營運了10年的強積金基金中,214隻均錄得正回報。最新截至今年9月底,強積金平均年率化回報僅為3.4%。

5.港元兌人民幣 首破八算

 隨著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一路上揚,與美元掛u的港元相應貶值,10月份每100港元兌人民幣已跌破80元大關。港元貶值大幅刺激內地居民赴港購物的慾望,同時也掀起本港銀行加息搶人民幣的爭奪戰。

 戰幔首先由擢蚺帤磳捶滮j行帶起,當時將人民幣定存息率調高至2.8厘以上。其後中銀(2388)亦不甘示弱,將有關定存息率推高至3厘。其後南洋商銀推出20萬元人民幣開戶息率達3.28厘,永亨30萬元人民幣的一年定存利率則達3.3厘,創市場新高。

 本港人民幣存款今年增長雖放緩,但仍然是境外最大的人民幣資金池,存款及存款證共逾6,700億元,遠高於目前人民幣資產規模,也較2011年底近5,900億元增加逾13%。

6.前海商機盛 CEPA 9惠港多

 今年在香港回歸祖國15周年前夕,中央公佈惠港措施。國家發改委於6月29日在港公佈支持深圳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的政策,在金融、財稅、法律、人才、教育、醫療和電信等方面促進深港合作。其中包括政策支持前海構建跨境人民幣業務創新試驗區,譬如探索試點跨境人民幣貸款。

 同日香港特區政府與中央政府在港簽訂《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補充協議九(簡稱CEPA 9),將於明年1月1日實施。CEPA 9涉及範圍廣泛,共有包括43項服務貿易開放和便利貿易投資措施,香港多個行業受惠,尤其是金融、旅遊等方面。

 金融方面,中央將積極研究降低香港金融機構申請QFII(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的資質要求,主要指的是資產總額的要求;研究降低內地企業來港上市的門檻。

7.港交所167億聯姻LME

 港交所(0388)今年6月出價收購倫敦金屬交易所(LME),並一舉擊敗眾多競爭者,以13.88億英鎊(約167億港元)完成有關收購。為籌集資金,該所於10月發行5億美元可換股債券,並配股集資約10億美元,是港交所上市12年來首度配股。有關交易已於12月完成,雖然港交所收購LME後,市場曾擔心其作價是否過高,但近期投資者已改為看好LME前景,令港交所股價在第四季回升。

 LME目前佔全球工業金屬交易額比重約80%,2011年的成交量刷新紀錄達1.466億手,合約名義價值約120萬億元,市場人士看好LME未來將改變經營模式,以商業原則運作,有望大幅增加盈利,甚至連結起中國及國際市場,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

8.新地捲弊案 市值損380億

 要數2012年轟動政商兩界的事件,不得不提「新地案」。廉政公署今年7月13日正式落案,控告新地(0016)高層郭炳江、郭炳聯、陳鉅源、前港交所高級副總裁關雄生,以及前政務司司長許仕仁,指控許仕仁自2000年起,9年內涉嫌藉公職身份收受現金、無抵押貸款、顧問合約及免費使用禮頓山豪宅等賄賂利益。

 廉署赴海外蒐證需時,高院將案件押後至明年1月11日審訊。涉案5人目前按條件保釋,郭家兄弟各自以1,000萬元擔保,其餘3人以20萬至500萬元擔保。案件舉報人郭家長子郭炳湘亦曾於5月被廉署拘留,其後獲准保釋。廉署於3月29日先後拘捕涉案5人及3名相關人士,翌日新地股價受事件拖累,單日瀉13.14%,市值蒸發逾380億元。新地股價其後逐漸回升,上周五(28日)收報116.1元。

9.彌探磳 黑錢案賠巨款

 彌(0005)與渣打(2888)涉及洗黑錢等案件,被美國當局罰賠巨款,令兩間在港舉足輕重的發鈔銀行,今年盈利料受困擾。彌惕馧Q指為了應付天文數字的罰款,需出售大量非核心業務套現。彌捷レV美國當局支付18億美元和解費,雖然和解費略高過預期,但在賠款後,事件會告一段落。

 截至目前,彌惇鬲~黑錢事件撥備15億美元,但由於該行在英國同時被指操控當地銀行同業拆息,也面臨罰款,彌惇隻匱歲が疚F16.53億美元,市場更料遠超此數。該行本月悉售平保(2318)套現727億港元,以及早前出售一系列的非核心資產,都被視作為罰金「填恣v。

 渣打方面,今年9月已就違規事項與紐約州金融服務局(DFS)達成協議,同意支付3.4億美元和解費,及後再向美國監管當局繳付3.3億美元。

10.思捷頻易帥 股價過山車

 在本港風光多年的思捷環球(0330),去年盈利和股價雙雙倒退逾九成。今年8月公司以相當於4,083萬元的天價薪酬,挖來競爭對手ZARA的主帥馬浩思加盟,取代范德施出任CEO,一度刺激股價單日暴升38.4%。但馬浩思上任後並未帶來新氣象,僅在前任留下的180億元「重塑品牌計劃」框架內施展手腳,最新公布的業績仍「流血不止」,導致股價重新下跌。

 反而創始人邢李在闊別兩年後再吃「回頭草」,於11月中大手增持思捷股權至10.33%,重回第一大股東寶座,刺激股價單日爆升30%。不過,思捷主席柯清輝否認邢李將會重返董事會,僅表示對方認同轉型計劃,也認同新任CEO。

滄海遺珠:港進4G時代 免費報混戰

 除了以上十大財經新聞,2012年本港邁進4G時代,也備受港人關注。隨著電訊供應商開拓4G網絡服務,加上蘋果公司及三星的多款新型手機面世,樂於接受新事物的港人已紛紛體驗了更迅速便捷的流動網絡。蘋果iPhone 5今年9月一出,隨即掀起炒風。在每部逾3,000元的轉手利潤誘惑下,市民千方百計「刮機」,除通宵達旦在蘋果網站登記抽籤外,亦有炒家簽約上台取得手機後轉售。有炒家稱「每年炒返兩部iPhone,好過等政府派糖」。

 此外,在港上市的傳媒集團越來越重視免費報紙,東方報業(0018)也加入戰團,於11月30日推出首份免費報刊《好報》,以藝人和名人揭秘等報道為主。以去年7月至今計,一年半來本港共有3家上市公司強攻免費報刊市場,另兩家分別是去年7月推出《晴報》的香港經濟日報(0423),和去年9月推出《爽報》的壹傳媒(0282)。而曾於1997年停刊的《新晚報》,亦於8月以免費報形式復刊。

相關新聞
習近平:挪用扶貧款是犯罪 (圖)
習近平:如能看到真貧 長途跋涉值得 (圖)
三司十二局高官 新年祝福港人 (圖)
停爭拗聚焦民生 「愛港力」遊行挺港 (圖)
「愛港之聲」支持CY為香港 (圖)
2013加不停 荷包獨憔悴 (圖)
2012香港十大財經新聞 (圖)
除夕夜high爆 新年迎好運
京增4地鐵線 運力臻世界級 (圖)
澆灌心靈林地 撫平喪親 (圖)
異地高考 京滬粵未撤門檻 (圖)
無懼寒潮 出遊高峰提早現 (圖)
財崖露曙光 傳將達小型協議 (圖)
習近平強調走和平發展道路 打開大門搞建設 (圖)
財爺:理財量入為出 拓經濟勿貪新忘舊 (圖)
馬桶救嬰英雄 冒寒巡邏猝死 (圖)
分歧未解 安倍妄談聯美制華 (圖)
二手回暖 4大屋苑零的突破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要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