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香港出版何去何從?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02]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末日之旅》、《冰與火之歌》皆是近一年來最受歡迎的翻譯小說,然而版權皆落入台灣版權人手裡。

 在電子出版橫行、內地圖書出版火紅、台灣出版壟斷市場的年代,香港處於兩岸的夾縫中,圖書出版資源遠不如內地,版權又搶不過台灣,出版業開始響起警號──香港到底在華語出版中處於甚麼位置?

 剛過去的十二月,天地圖書公司舉行一連串出版交流活動,匯集京港多位資深出版人,就兩地文化、出版企業等現況進行了一場深度的對話,探討兩地未來出版業的目標與方向。這或許能夠釐清大家對於香港出版的疑惑。 ■文、攝(部分):香港文匯報記者 伍麗微

 出版從來都不是朝陽行業,尤其在電子出版蓬勃的年代,傳統出版所面臨的衝擊與挑戰都是前所未有的。以兩岸三地來說,香港的出版空間最小,圖書出版公司數來數去也只有十多家,市場需求偏低,讀者群的口味狹窄,出版社處於被動的狀態,因而可以看到一個趨勢:出版社以出版童書、生活類圖書迎合讀者口味,純文學或翻譯小說主要還是倚賴內地、台灣出版社發力。

版權競爭激烈

 香港出版最大的問題可以用三個詞語涵蓋─讀者、作者、市場,而最需要解決的必定是版權問題。三聯書店副總編輯李安表示,受地理位置所限,香港在引進版權方面並沒有優勢,無論是歐美圖書版權,還是日本版權,都比不上內地、台灣。內地的讀者人口多,台灣的版權人才在量、質方面都遠遠拋離香港,操作成熟,所以在爭取外文版權上佔得先機,香港要做的話,只可以做他們看不上的圖書。內地翻譯、出版速度快,台灣以翻譯質量取勝,兩者夾攻之下,香港難以在翻譯文學、通俗小說等範疇分一杯羹。

在夾縫中生存

 但如果以城市規模來看的話,香港過去二三十年,在兩岸三地都擔當重要的角色,台灣出版人曾經說,當時的香港有比台灣懂內地、比內地懂台灣、比兩岸懂世界、比世界懂兩岸的優勢。但隨著時代發展,兩岸互通開放,香港的定位與優勢也必需隨時代而改變。香港出版總會理事、聯合出版助理總裁李家駒指出香港有一些優勢值得肯定的,包括圖書發行網絡健全、圖書流通快、設計印刷精美、法律金融制度健全、版權條例完善、網絡設備優良、雙語優勢、具國際視野等。

 推論下去的話,香港未來可從三個立足點出發。第一,香港出版應該配合內地圖書發展的趨勢走出去;第二,出版界應該面向數碼時代,如出版途徑和要求,包括在題材、方式、銷售等方面走出自己的路;第三,扣緊地理與業界的優勢,發展自己的特色。李家駒說:「基於以上三個立足點,香港可以在某些方面爭取擔當華文實體出版上的樞紐角色。」譬如在圖書市場變化、數碼發展的趨勢下,出版社的角色不單是內容的供應者,也可以發展為服務的供應者,從內容資源到作者,可以有多元立體的延伸發展。過去單純的版權合作、方式交流,已不能滿足往後發展的要求,出版講求掌握讀者閱讀口味,講求敘述與說明的能力,在與內地的合作、資源的挖求調動、創意技巧的呈現下,許多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至於在版權方面,他也提出自己的見解,由於今年香港書展的人流高達九十多萬,這已經不僅僅是一個地區的書展,同時也涵蓋珠三角地區。受惠於自由行政策,內地人來香港看書展已經成為一個趨勢,所以這是一個影響內地與台灣的平台。由於是海內外交流的橋樑,這裡是展示創意成果的平台,也是交流平台,出版社可以多與內地合作,爭取海內外版權。

 香港出版能否在逆境中走出自己的道路,一時半刻也難有答案,還需看各個出版人是否能對症下藥,解決最基本的問題。

相關新聞
香港出版何去何從? (2013-01-02) (圖)
讀城記:木心的禮物 (2013-01-02)
全新沙田圖書廣場「書送心意」暖童心 (2013-01-02) (圖)
文化看點: (2013-01-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