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鍾洲
香港受日本流行文化影響甚深,雖然韓國文化也來勢洶洶,但日本飲食、動漫、影視娛樂等猶如毒癮,在港人心中仍有崇高地位,也是年輕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經歷過戰亂的一代逐漸老去,殖民地教育又淡化民族情感,儘管中日關係緊張、保釣活動和反日遊行年復一年,港人對日本的「感情」依舊。
港人看罷有關日本右翼分子挑釁的新聞、聽畢祖輩訴說「三年八個月」的苦況,又回到日本動漫遊戲世界、相約朋友吃刺身壽司、計劃遊東京……心裡並不矛盾。未經歷過戰爭洗禮的一代,覺得上一代的仇恨太沉重,但對歷史選擇性「失憶」只是逃避,結果大家都做不到真正的「放下」。
日本與香港乃至整個東南亞,實在有太多「羈絆」。在中文裡,「羈絆」是束縛。日本二戰時對東南亞造成的創傷,至今仍妨礙日本與區內國家的關係。但在日文中,「羈絆」則比喻不可割捨的情感,日本的「羈絆」源於中國對日本文化的深厚影響,以及對東南亞市場的經濟依賴。日本對東南亞既有怨恨,亦難真正分割開來。
本來,二戰的傷口也應漸漸癒合,但日本軍國主義餘孽不忘在亞洲多國百姓的傷口上灑鹽,日本老鷹不斷抓破我們本已癒合的傷痕,反而令世世代代中國人更不能忘記戰爭的慘痛。日本必須先承認與東南亞文化和經濟上的「羈絆」,再主動化解歷史血債的「羈絆」。否則,歷史的賬簿只會流傳下去,無法遺忘。
|